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二刻拍案惊奇》全书共40卷,有多卷内容提到茶。书中各类故事反映了明朝时关于茶的一些社会文化,包括茶的通俗表达法、喝茶时的习俗文化、茶与女性群体的联系以及其他一些社会文化内容,成为研究明朝社会茶文化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32.
目前,学生对课堂的厌倦现象比较普遍。课堂的模式化、传授知识的机械性、课业负担的繁重性等因素导致了学生对课堂的厌倦。其实,学习和其它活动一样,应该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让求知活动变得愉快起来,把死的课堂变成快乐的课堂应当是一名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课堂的活力从哪里来?只要稍动脑筋就可以找到一些答案。充分发挥教师资源作用和教师指导作用,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便是快乐课堂的一个有效思路。教师的视野和能  相似文献   
33.
例如图1:已知扇形OAB,点C在OA上,以O为圆心、OC为半径,画弧交OB于D,若弧AB的长为8π,弧CD的长为6π,AC=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析解因为阴影部分的形状与梯形类似,可以借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来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即S_(阴影)=(弧AB+弧CD)/2×AC=(8π+6π)/2×4=28π.这是文中出现的一道例题,"图形类似,公式借用",这种解法令人拍案惊奇.文没有对这种解法的合理性作进一步的解释,这引起了我的疑惑:这种解法可靠吗?  相似文献   
34.
《午夜拍案惊奇》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广播的一档创新型的小说连播节目,以恐怖悬疑类型小说为内容在午夜档播出,自1999年开播以后,在北京的广播市场异军突起,深受青少年听众的追捧,收听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居前列。同时,作为广播栏目,《午夜拍案惊奇》不仅为中国本土原创恐怖类型小说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更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类型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35.
袁昌仁 《辽宁教育》2014,(10):28-31
语文高效课堂,需要虎头式的新课导入,更需要豹尾式的结课。结课就是一堂课的教学结束。好的结课,如同一台拍案惊奇的压轴戏,让人赞不绝口;又好比高超琴师演奏的乐曲,一曲终了还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好的结课不仅使整个课堂教学锦上添花,把课堂气氛推上高潮,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儿童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6.
主持人语     
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播音组组长、《拍案惊奇》主持人彭松是一名小学生的父亲。他在接受《武汉壹周》采访时这样说:"我每天会问孩子吃什么。我会带孩子去菜场,我喜欢粗放式的教育,让孩子看形形色色的生命、生活化的场景,这些都会带给孩子一些感官刺激。虽然那里空气不好,但生活本身就是这样的真实。"《武汉壹周》2012年第24期《食用主义》中记录了这样一个场景:7点钟该做晚餐的时候,恰好彭松的儿子谦恒作业也做  相似文献   
37.
本从明确性、深刻性、多维性、复杂性四个方面对凌濛初的地域意识进行了述评,并指出了其在拓展表现领域、丰富表现手段及深化主题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
拍案惊奇     
百花丛中,不见牡丹开。随着王国维大师纵身入湖,扑通一声巨响,砸碎了所有的梦境。殷墟之上依然荒芜一片。国人拿到一幅字迹,鉴定着它的作者与真伪,惊奇着为何这么个破烂的东西如此值钱。却鲜有人知其笔走龙蛇间所蕴涵  相似文献   
39.
《三枪拍案惊奇》组合当下流行文化元素,力图在解决剧本瓶颈、类型创新和商业利润最大化等方面一举多赢;在电影文本形态上其跨类型、跨文化的特点,又在传播中产生了核心戏剧冲突和外围流行文化元素包裹之间排异、戏剧性和合理性权衡有误的问题,使传播效果与创作初衷间产生"悖论";其在中国当代民营资本商业电影的发展道路上,又具有一定先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两拍"),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由文人独立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然"两拍"的明·尚友堂原刊足本在国内长期湮没无闻,《初刻拍案惊奇》的各种清刊本又残缺不全,《二刻拍案惊奇》甚至没有清刊本,因此对"两拍"的研究相对滞后.直到20世纪,"两拍"的明刊本才由访书、访学于日本的学者发现、引回.文章考述了"两拍"的各种版本,并重点介绍了其明刊本及从邻邦日本引回后的影印本和经学者整理、校注的重要的铅印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