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461篇
科学研究   64篇
体育   174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2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社科类双月刊。主要反映国内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理论前沿。本刊注重论文的科学性、现实性、应用性。本刊实行开放式办刊,欢迎广大教学、科研人员赐稿。一、体裁:1.论文篇幅一般在8000-15000字左右,名家专稿、有重要创建的稿件篇幅可至30000字;  相似文献   
92.
93.
电视报道的"匿形象"与报纸的匿名报道有些相似,在报纸上有些不便于直接披露的人名便用:"某权威人士、"据有关专家介绍"、"张某"、"李某"等来代替,进行匿名报道。如果电视报道遇到类似情况,则将某人或整幅画面遮隐起来,这就是本文所说的"匿形象"电视报道。  相似文献   
94.
名人幽默     
第三名 有一次,某处举行模仿卓别林演技比赛,有三四十人参加.卓别林自己也匿名参加,他得的竟是第三名.卓别林觉得这是他一生最大的笑话.  相似文献   
95.
彝文文献长诗是流传于民间,以彝文记录、保存下来的一种特殊书面文学,它直接脱胎于彝族民间口传文学和民间故事,两者之间有诸多相似之处,如题材和思想内容上受神话传说的影响,都具有匿名的特点,属集体创作的作品等,但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显著的差异,使它们成为各自相对独立的文体.  相似文献   
96.
二《招》(《招魂》《大招》)所招为屈原魂而非楚怀王魂(或其他楚王魂);二《招》为抒情言志之作,而非所谓实用的招魂辞;《招魂》以生活招,《大招》以政治图景招,《招魂》主要着眼于“己”,《大招》则更多着眼于“朝”;二《招》采取幻设以讽刺、对比以讽刺的手法,具体各不相同;二《招》寄意遥深,委婉曲折,与屈原正道直言截然不同。二《招》的思想与艺术价值应该得到新的认识与发掘。  相似文献   
97.
《太原大学学报》2021,(2):90-98
高校教师长聘制是环境的产物,同时也是保障教师职业安全与学术自由的正式规则。21世纪初至今,我国高校教师长聘制历经了实践、推广、深化与调整四个发展阶段,其背后蕴藏着制度变迁的历史脉络以及发展逻辑。借助历史制度主义理论的分析框架,从结构性与历史性两个维度去分析我国高校教师长聘制的变迁,可以看出宏观环境、行为主体权力、路径依赖以及关键节点等要素深刻影响着制度结果。从优化宏观外部环境、追求行为主体策略一致性、发挥理念的先导作用以及把握关键节点等方面入手,有利于推动我国高校教师长聘制的良序变迁。  相似文献   
98.
王凤英 《情报杂志》2002,21(11):45-46
Internet不但提供了大众化的服务,而且还提供了个性化服务。本文就个性化服务E-mail匿名转发系统出现的原因和必要性、选择匿名转发系统要考虑的因素以及匿名转发系统引起的争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9.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中国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转变的过渡时期.晚清小说为转变的肇始,因为晚清小说已经具备了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因子,突出表现在晚清小说家们对于叙事艺术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运用叙事学理论对晚清小说进行研究成为晚清小说的研究热点且日益完善和成熟.本文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叙事艺术为研究客体,运用现已成熟的理论成果,对其作综合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0.
犯罪新闻,是对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触犯刑法应受到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及其相关现象和事实的报道。这些犯罪行为往往由于过程曲折,或由于记者笔下刻意渲染,而成为各种新闻媒介上最受读者关注的内容之一。时下媒体在犯罪新闻报道中,似乎对"受害者""关怀"最多,往往在涉及他们的报道中会主动采取匿名方式。事实上,对其他的"涉案人员"的报道,应该采用实名还是匿名,这其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讨论。犯罪的实施人员实名匿名与司法程序——犯罪的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