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篇
教育   74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20世纪20年代的《资本论》研究中,存在两种拜物教研究进路:即卢卡奇的拜物教的"物化论"解读与鲁宾的拜物教的"价值形式论"解读.卢卡奇基于马克思拜物教批判提出的"物化"理论,实际上是一种脱离马克思经济学体系的"思想再造",最终走向了唯心史观.鲁宾根据苏联20年代藏的马恩原始文献,强调回到马克思经济学体系中理解拜物教理...  相似文献   
42.
《资本论》中的“二重性”学说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两种"二重性":一种是"与生俱来的二重性",另一种是"历史地获得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属于第一种,商品和资本的"二重性"则属于第二种,前者不能充足地说明后者,对后者的透彻说明须借助拜物教批判理论。劳动二重性学说,只是马克思的"二重性"学说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马克思的"二重性"学说的精义在于揭示"物"的"社会形式"是如何"历史地获得和叠加"的。马克思的"二重性"学说与"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叙述逻辑的任务在于,理论地再现"物""历史地获得和叠加"一定的"社会形式",从而获得其"二重性"这一历史过程。把马克思从"抽象"到"具体"的"上升"逻辑"偷换"为从"具体"到"抽象"的"下降"逻辑,是一种有害的理论倒退。  相似文献   
43.
信息论视野中的信息关注信息的工具理性,忽视了信息本身是特定社会机构和社会关系的产物这一前提。在当下语境中,如何理解信息本质,丹·席勒从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论证信息资本积累属性如何使得信息成为为一种新的拜物教,从而为我们对信息本质的理解增添了新的维度。其整体性研究方法给予国内传播学研究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44.
商品拜物教及其观念在我国社会现实存在的主要表现是:物质崇拜;商品货币关系的泛化;拜金主义。为此,要坚持以人为本,反对只见物不见人;明确市场交易的边界,防止和纠正商品货币关系的泛化;抵制和反对拜金主义,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45.
商品拜物教的存在基础是商品生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商品拜物教广泛而深厚的存在基础,这既符合商品拜物教广泛存在的实际,又符合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和商品生产关系的论述。我们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商品拜物教二者关系必须坚持辩证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拜物教发展的总趋势是逐步减弱,但在其减弱过程中,在某些特定时期、特殊条件下,其作用会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46.
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批判理论,主要是基于资本主义社会商品拜物教现象遮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是商品拜物教的发展形式,而且商品拜物教的消除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的中国,客观上有商品拜物教产生的条件,因而有必要分析现实中形形色色的拜物教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深刻理解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理论,试图为当前中国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47.
商品是拜物教理论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从商品入手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运动的奥秘。通过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批判,马克思建构了劳动价值理论与剩余价值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科学性。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提出“物化”理论与“符号拜物教”理论,其实质仍然是拜物教性质的,需要加以批判与超越。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仍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并且具有更为广阔的理论意蕴——在实践哲学层面的“未来预见”,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阐发关于共产主义的学说。  相似文献   
48.
李萍  王海民 《天中学刊》2012,27(3):36-37
在《资本论》中,"拜物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马克思通过分析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含义,指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拜物教"是与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意识,它使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道德等都服务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具有意识形态特性。  相似文献   
49.
从简单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所经过的一系列中介运动,在货币形式中消失了,所以,货币比商品具有更加耀眼的拜物教性质。马克思通过还原上述中介运动,对货币进行发生学的考察,揭示了货币的拜物教性质的秘密。货币是商品所包含的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因而不能仅仅从商品交换所遇到的外部困难来理解货币的起源。马克思对货币主义、货币名目论、货币数量论的批判都是基于他对货币的拜物教性质的分析而得以展开的。  相似文献   
50.
宋伦  李刚 《华夏文化》2003,(2):59-60
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下 ,当人们的物质利益通过金钱货币表现时 ,人们的经济关系必然表现为金钱货币关系 ,并产生对金钱货币的顶礼膜拜 ,这就是货币拜物教及其拜物教观念。中国商品经济从春秋战国以来就有较快发展 ,商品货币关系对自然经济秩序的冲击 ,会引起思想文化上的反映 ,这便是历史上流传不歇的人们对金钱货币的咏叹。这些货币咏叹调 ,既从文化层面描绘和记录了那时商品经济发展所引起的传统社会的深刻变化 ,又从思想层面表现了人们传统观念与现实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困惑。今天 ,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从传统社会向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