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篇
  免费   1篇
教育   897篇
科学研究   23篇
综合类   13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毕业了,孩子的成长又要迈出新的一步。喜悦与忧虑同时爬上家长的心头:孩子的小学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可他的未来还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省略号。孩子在新的起点上能有个好的开始吗?孩子能适应即将发生的变化吗?初中的学习和小学究竟有哪些不同?要不要择校?是不是门槛越高的学校对孩子的发展赵有利呢?一大串的问号迎面而来。  相似文献   
102.
周驰 《文教资料》2008,(4):80-81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存在多大的合理性,这是政府是否应该采取措施强行制止择校而需要首先厘清的问题.全文就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状谈起,归纳了导致择校的主要原因,接着依据均衡发展的内涵,阐述了对择校现象的认识并选取国内应对择校的相应措施加以评述,旨在探讨择校问题对建设和谐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3.
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思想的英国撒切尔政府认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工党所实行的综合化运动由于过分强调平等而忽略了学生的差异,造成了教育质量的下降,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基础教育阶段实行多样化和择校政策,将市场消费理念引入教育,家长可以像选择商品一样为其子女选择学校,通过学校的多样化满足不同能力和兴趣学生的需求。通过学校之间的竞争达到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保守党的择校政策引发了教育公平方面的质疑。新工党执政后,在继续推行择校政策的同时,对择校政策加以完善,试图寻求择校政策中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4.
姜波 《教书育人》2008,(11):62-62
择校”的政策与法律取向 美国的择校制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和美国政府的支持下产生的。美国教育理论界一直在讨论如何打破政府垄断,将教育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避免出现政府垄断下的为少数人服务和官僚僵化的教育,将教育的主权下放到家长手中,美国政府支持学生家长择校。因此,美国“择校”实际上是政府推进的一项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05.
择校现象是一种教育观念的产物,体现的是教育观念从"就学"到"求学"的转变。从教育观念转变的角度剖析择校的由来和深层原因是解决择校问题的前提。只有理性看待择校中的教育公平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6.
择校现象是一种教育观念的产物,体现的是教育观念从"就学"到"求学"的转变.从教育观念转变的角度剖析择校的由来和深层原因是解决择校问题的前提.只有理性看待择校中的教育公平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7.
择校是我国各大中小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90年代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论述了当前我国择校存在的基本现状、关于择校的现有相关法律、政策规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及相关对策意见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8.
回顾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喜忧参半,喜的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发展,忧的是尽管实施了素质教育,并没有遏制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择校热、补课热、高分复读等现象大有愈演愈热之势。为了切实搞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索质.我校做了许多积极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9.
为保证义务教育的正常实施,我国《义务教育法》做出了“就近入学”的基本规定。然而,择校现象在近年来义务教育的现实中已蔚然成风。那么,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到底是“是”还是“非”,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是不宜提倡的,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使优质资源被极大利用,义务教育阶段适当择校却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0.
当前我国中小学择校现象愈演愈烈,在实际操作中常与高收费、乱收费等问题连在一起,加重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学校的良好声誉,严重背离了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社会反响强烈。只有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与对策研究,才能不断规范和完善择校收费的行为,使之符合我国创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