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篇
  免费   1篇
教育   897篇
科学研究   23篇
综合类   13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教育情报参考》2007,(2):63-63
德国中小学教育体制在制度设计上与世界上多数国家存在着较大差别。无论上小学还是中学,德国基本不存在家长想方设法为孩子择校的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42.
就近入学制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基本的入学方式在现代国家中已形成了共识,但本初意义的就近入学制度正日益暴露出其自身的缺陷,完善其逻辑发展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文章沿着就近入学制度的逻辑发展轨迹从就近入学制度的本体内涵、就近入学制度的一般救济方式、就近入学制度的特殊救济方式三大逻辑层次进行系统分析,力图建构一个外延宽广的就近入学制度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43.
《教育》2009,(3):33-33
关键词读解 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城市择校现象严重将导致教育不公平,而教育不公平又将导致社会不公平,所以这个问题一直是近年来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有网民认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把所有公办义务阶段学校全部社会化,人事权统归一个部门主管,这是均衡教育资源的根本保证。在此基础上只要做到三个统一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44.
“就近入学”既是实现义务教育普及的政策法规,又是一种促进教育公平,保障适龄儿童、少年获得平等受教育机会的手段。自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可否认,由于“就近入学”自身的缺陷与不足,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引起了教育研究者和学生家长的质疑。本文将从微观角度对这一现状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5.
解决初中择校问题主要靠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的均衡发展主要体现在办学条件的均衡发展、师资队伍的均衡发展和生源的均衡发展。本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为地域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安福县作为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和吉安市经济中心,需要打造与其地位相对应的教育事业,如何实现县域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我们对安福县教体局局长刘家平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47.
学校选择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影响力最大的一项教育改革,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教育改革。在中国,一方面教育部门明令禁止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禁止以权钱为基础的择校行为,另一方面教育领域中违反规定的择校现象屡禁不止。借鉴美国学校选择的实践和评价框架,对推进我国择校问题解决、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美国学者Levin提出的学校选择评价框架基础上,重新明晰了自由选择、生产效率、公平和社会凝聚四个评价维度及其博弈,并对各维度的指标选取和实践困境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8.
波士顿"基于家庭的择校计划"是美国马萨诸塞州运用最为广泛的择校机制。该机制一方面给予家庭更多样的学校选择,另一方面又通过公共教育资源的再分配保证了弱势群体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和机会。同时,它又为公立学校系统引入了竞争机制,从而提高了整体教育质量。波士顿择校机制充分体现了国家在现代教育治理结构中运用公共政策维护教育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这对于我国制订择校政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9.
从"择校风"的兴起到"择校热"的盛行,我国一直致力于治理择校问题。近二十年来,政府已采取了整治高收费、乱收费,取消重点学校,发展民办教育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措施,对择校加以规范、围堵、疏导和消解。但根治择校问题还需要正本清源,需要通过重审择校政策的价值基础、完善适度择校的保障机制、构建多样化教育需求体系和继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等多渠道实现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50.
农村适龄儿童扎堆进城择校上学,已经成为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某城区初中的生源、家长状况为例,对近几年农村适龄儿童扎堆进城上学问题的现状、成因做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确保城乡教育真正做到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