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890篇
科学研究   54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53篇
综合类   55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是提倡小说界革命的纲领性文章,他从文学的艺术本质和特征出发给小说进行了文体定位,提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以及“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的观念,从而使小说真正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体,奠定了现代文学文体分类的格局.  相似文献   
22.
黄俊萍 《文教资料》2011,(24):42-43
本文通过对《儿子与情人》中使用的文学方言的语言学特征的描述,分析了作品中文学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征,并揭示了运用方言在表现人物的社会地位及受教育程度、人物关系以及人物心理变化方面的功用。  相似文献   
23.
杨慕文 《文教资料》2011,(12):34-35
双关即"一语双关",是世界文明共有的语言现象,是汉语中运用最早、经久不衰的修辞格之一,与人类的认知模式密切相关。本文拟从汉语双关的内涵、文化基础、结构模式及功用等角度入手,对汉语双关传统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24.
沪指从今年4月18日的年内最高位3067.46点,所展开的中期下跌迄今,已经有累计有19.76%(至本周二,下同);深成指17.63%;如果要从去年沪指的高点3186.72点迄今,则沪指累计下跌21.43%;深成指下跌22.08%。近两年,沪指所代表的A股持续上升的好日子就不多,多数时间都在持续下跌。逝者已往矣,关键是对未来如何看。本周二就有外资大行言之凿凿的指称,按照A股最新半年报中所披露出第二季度单季业绩增长情况,已滑落到7至8%左右,大大低于一季度时19%的单季增幅,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墨家与亚里士多德指称论思想的比较研究,揭示出亚里士多德对语词的研究主要涉及的是上下义关系的词,这正是建立三段论的基础;而墨家却很少谈论上下义关系的词,所以形成了不同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  相似文献   
26.
《邢台学院学报》2017,(1):149-151
《宣验记》《冥祥记》中观音故事主要通过诵念《观世音经》、设观世音斋、诵观世音名号等方式体现,其观音形象的描写较为简单。小说主要借救苦救难宣扬观音慈悲、借观音送子宣扬其灵验、借道教徒信佛、崇佛以扬"佛"弃"道",最终实现为宣扬佛法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27.
文艺以审美幻象整体地反映与把握社会生活,艺术形象的整体性使得艺术意义与功用充满了不确定性;对文艺意义与功用的阐释,不是以求索作家与文本原旨为目的,而是以读者为中心,由于读者的差异性,导致在文艺功用与意义的阐释中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原则在文艺意义与功用的阐释中应得以遵循,并用以反对文艺阐释中的贵族化倾向与极权化思想。  相似文献   
28.
“文笔”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概念.人们论新闻报道也往往使用这一概念,但未见专门的论述.本文认为,新闻文笔是新闻文本和新闻叙事的重要方面.新闻文笔具有指示性、质实性、流动性等特征,对于新闻报道出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庄子》中的疑问代词"何""谁""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中疑问代词使用十分丰富."何"及"何"字结构的用法及分布;"谁""孰"在使用频率、指称义、功能组合、表达语气等方面的异同,战国时期某些方言中"谁""孰"在语法功能上存在着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30.
本文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研究了汉语言语交际中的误解。文章提出,关联理论等现有研究未能深刻揭示误解的形成机制。大量观察证明,所有误解的发生。都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说话人的说说话语,另一个是听话人的认知和社会心理,由于说话人的明说话语本质上是歧义的,它为听话人做出非说话人期待的理解提供了可能的空间;听话人的认知心理和社会心理则促成了误解的最终形成。在这个理论模型指导下,文章集中分析了汉语“指称意义”误解形成的话语根源之一——省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