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4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6篇
教育   6851篇
科学研究   392篇
各国文化   38篇
体育   224篇
综合类   193篇
文化理论   33篇
信息传播   95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225篇
  2015年   614篇
  2014年   1431篇
  2013年   537篇
  2012年   612篇
  2011年   699篇
  2010年   683篇
  2009年   659篇
  2008年   792篇
  2007年   544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迟子建的小说中常以儿童、老人、伤残人等社会中的弱势者为主要角色,展示儿童的成长过程,叙述老人的孤寂生活,将伤残人的自我世界和健全人的生活进行对比,用充满温情的叙事方法表现对弱势者关注的主题。  相似文献   
92.
韩愈《进学解》一文提出的"记事者必提其要"为学方法,千古以为美谈。然而细细考究,这个概念含义并不明确。前人对"记事者必提其要"做了各种阐释和解读,经过梳理,认为它大体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即对史籍一类的著作要抓住其纲要;采摘经史,据事以类义;整理史实要含咀英华、删除冗赘。  相似文献   
93.
李宁 《新闻窗》2011,(3):8-9
新闻的基本功能是传递信息,传递信息的目的是为了输出传者本身的价值取向。全新闻电台做为专门报道动态新闻的广播频率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取舍、规避或重点报道等方式传播自身的价值观念、立场、态度。  相似文献   
94.
95.
“学习共同体”指的是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其成员具有平等的话语权和参与权。作为教师主动研究的平台出现的学习共同体,是由教师和其他有关人员构成的学研一体的组织。“多元、多层次的学习共同体”既是异质组合,又具有相似性:即以解决学校层面的课堂教学问题为目标指向,在此基础上实现学习共同体的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和现实的差异带来了众多问题。研究解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问题成为基础教育的当务之急。然而,运用以往方法和手段却很难很好地解决问题。对此,我们只能回到教育的具体情境中去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96.
“你有信仰吗?”一次喝茶闲聊,朋友笑着问我。 原本还侃侃而谈的我,一下子失语了。说有,好像不是很确信;说没有,似乎又有些不服气——我没有信仰吗?那我凭什么在活着?  相似文献   
97.
王燕 《小学生》2011,(6):5-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又响亮地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现代教学论也公认: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  相似文献   
98.
<正>在阅读教学中,若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教师不仅要依靠文本还要超越文本。叶圣陶先生在《读书二首》中说:"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  相似文献   
99.
<正>英国政体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古德曼是世界知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现为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悉尼大学政治学教授,曾经任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学术主任、悉尼科技大学副校长、悉尼科技大学国际学院院长等职。曾出版多部中国研究专著,如《邓小平政治评传》《中国的新富阶层:未来统治者,当下的生活》等。作者认为,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不仅改变了国家的经济实力,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各个层面。经济的高  相似文献   
100.
任志萍 《青年记者》2016,(24):33-34
美国学者马克·波斯特在《第二媒介时代》中说:“语言不再表征现实,不再是用来强化主体的工具理性的中性工具,语言变成了,或者更确切地说,重构了现实.”①新闻引语在借用“他者”话语来表达、佐证、补充报道主题时,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对不同“他者”话语权的选择和分配.这种选择和分配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来看,体现着报道者对不同引语话语来源者社会身份和角色的建构. 本文以搜狐新闻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期间使用了引语的24则“民生新闻”②为例,讨论以“普通百姓”为语源的引语中所隐含的社会身份及社会角色认知,并针对现实认知中所存在的问题,从引语选择和引语视角的角度提出“引语重构”的相关建议,希望有助于民生新闻更好地实现观察民情、洞悉民心、倾听民声的传播服务宗旨,使其更好地起到政府和百姓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