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7篇
教育   7378篇
科学研究   641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448篇
综合类   345篇
文化理论   18篇
信息传播   463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315篇
  2022年   336篇
  2021年   297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259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218篇
  2016年   289篇
  2015年   449篇
  2014年   990篇
  2013年   623篇
  2012年   622篇
  2011年   658篇
  2010年   591篇
  2009年   558篇
  2008年   651篇
  2007年   462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学术界对教育公平的关注重点在客观教育公平,对主观教育公平则关注较少。主观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在客观教育公平状况逐渐改善基础上,应获得更多关注。基于CGSS2005和CGSS2015数据的logit模型结果发现,城乡、地区和民族三个宏观结构变量均显著影响教育机会公平感。但与客观公平状况不一致的是,在2015年,相对于农村居民、中西部地区居民和少数民族居民来说,在客观上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的城市居民、东部地区居民和汉族居民的教育机会公平感更低。从2005年到2015年的十年间,教育机会公平感总体下降,教育机会公平感城乡差异没有显著变化,地区差异和民族差异变化显著。其中,东部地区民众的教育机会公平感大幅下降,中东部地区差异逐步扩大;汉族和少数民族教育机会公平感变化幅度相近,但变化方向相反,表现为汉族教育机会公平感下降明显,而少数民族则同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62.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数感培养是新课程的十大关键词之一。培养学生的数字能力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所谓的“数感”是数学中的一种感觉、一种情感。数字的概念不仅有能力,还有知觉,这是对数的敏感性和认知。它不仅是对本能色彩的直接感知,也是人们数学思维和基本数学素养的表现。在学生发展方面,课堂是学生创造一定学时、获取数学知识和提高数学素养的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63.
64.
数感是数学核心素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深层次分析数感,了解其意义和特点,然后合理进行引导,使得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形成良好的数感,为今后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5.
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完成特定任务所具有的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充满自信,在教学中投入大量的精力悉心指导学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教育教学中建立与培养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6.
“数感”是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小学生数感培养,对改善学生数学学科学习方式,提升学生数学学科认知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小学数学教师围绕数感培养的教学目标,从对接生活、合作分析、创新实践等角度展开积极教学应对,推出更多项目化、体系化的数学学科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环境和应用场景,为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相似文献   
67.
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量感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并掌握定量的方法,并能以定量的眼光去审视、解决问题,提升学生估测能力和应用意识。组织低年级学生开展“做数学”活动,通过丰富“做数学”形式、经历“做数学”活动、积累“做数学”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发展度量意识,促进量感提升,最终建构量感体系。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联合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负性情绪及人际交往效能的影响。方法:招募86名在校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43人),实验组进行体育锻炼和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作为空白对照。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量表评分、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评分及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评分变化。结果:两组干预前负性情绪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实验组干预后的抑郁、焦虑、压力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交谈困扰、待人接物困扰、交际与交友困扰、异性交往困扰得分及人际关系综合诊断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干预前的人际关系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人际关系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人际交往效能感各维度(言语表达效能、社交调适效能、观察与倾听效能、主动交往效能、情绪控制效能、问题解决效能)...  相似文献   
69.
研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基线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广义倾向得分匹配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闲暇活动对我国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影响,检验了不同时长闲暇活动影响学业成绩的具体机制。研究发现:除上学日娱乐闲暇活动对学业成绩有着持续的负面影响外,其余闲暇活动时长与学业成绩之间均存在“倒U形”关系,如发展闲暇活动时长在上学日每天1.6小时和周末每天2.72小时,以及周末娱乐闲暇活动时长在每天2.88小时,青少年能够取得最佳学业成绩,超过最佳时长,则阻碍学业成绩发展;闲暇活动对不同社会阶层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且更有利于中低阶层青少年的学业成绩发展;在影响机制上,适度时长的闲暇活动可以降低学业困难自我感知、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而促进学业成绩发展。基于上述发现,家长应树立“学逸结合”的教育理念,合理分配青少年学习与闲暇时间;学校应优化课后服务机制,满足青少年多样化闲暇需求;以“双减”为契机,家庭、学校与社会应构建协同闲暇教育体系,为弱势群体提供闲暇支持,最终促进新时代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70.
开源硬件掌控板和各类传感器结合的物理实验可以实现数据的精确测量。很多物理量取值是连续变化的,本文基于模拟信号传感器结合掌控板物联网技术设计斜面探究实验,将传统的物理实验结合开源硬件及物联网技术做出新的尝试,能让数据可视化。在设计制作本实验过程中,结合创客教育与STEM教育理念,实现跨学科学习,更有趣的研究,更精准的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