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7篇
教育   7378篇
科学研究   641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448篇
综合类   345篇
文化理论   18篇
信息传播   463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315篇
  2022年   336篇
  2021年   297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259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218篇
  2016年   289篇
  2015年   449篇
  2014年   990篇
  2013年   623篇
  2012年   622篇
  2011年   658篇
  2010年   591篇
  2009年   558篇
  2008年   651篇
  2007年   462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联合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负性情绪及人际交往效能的影响。方法:招募86名在校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43人),实验组进行体育锻炼和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作为空白对照。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量表评分、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评分及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评分变化。结果:两组干预前负性情绪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实验组干预后的抑郁、焦虑、压力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交谈困扰、待人接物困扰、交际与交友困扰、异性交往困扰得分及人际关系综合诊断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干预前的人际关系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人际关系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人际交往效能感各维度(言语表达效能、社交调适效能、观察与倾听效能、主动交往效能、情绪控制效能、问题解决效能)...  相似文献   
72.
莫智雯  杨莉  李颀  柳亮 《大学教育》2022,(9):111-113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医学院校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基于医学生视角,对医学院校“思政课”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创新教学理念、构建具有医学院校特性的思政课教学体系,以发挥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学生获得感,以期为医学院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3.
王国韬 《新教师》2022,(3):52-53
<正>随着教学的深入,广大数学教师发现数感主要是对“数”的感觉,然而学科中还有一种是对物体的“量”的感受,即量感。它的提出也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与认同。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量感的内涵和培养路径,供同行商榷。一、量感的内涵笔者通过翻阅文献,发现对量感的内涵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把量感归并在数感之内,即量感是数感的分支。第二种,认为量感和数感各自独立。数感是对数的关系、数的运算等方面的感悟,量感则是透过感官在大脑中对物体度量的感悟和直觉。可测物体的“量”都需要用“数”表示,只是单位有所不同,量感可以表现为“数+单位”的数学表达。笔者比较赞同后一种观点。  相似文献   
74.
美好生活是人们共同的向往和追求,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使得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呈现出新的特点。安全需求逐步凸显、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强烈、公平正义需求日益多元化。实现当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应共同努力,三者缺一不可。从国家层面,构建科学高效制度体系,完善市场监管制度、网络监察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在制度上保障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从社会层面,提供高品质物质产品和多样化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消费需求;从个人层面,努力奋斗,提升劳动质量,创造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7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再次提出“数感”。学生在认识数量的同时认识数量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模型或实践活动协助学生认识数与运算的关联。直观让学生能摆脱数学形式规则的束缚,灵活运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学生学会合理估算,能依据题意的需求进行有效的判断,具备检验答案合理性的能力。理解位值制有助于发展学生数感,数感和计算流畅性之间的关系相当密切。教师要把握数感的内涵,利用直观和经验、活用数字转换与估算,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6.
77.
在线学习满意度是实现在线学习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从内、外部整体来探讨影响与制约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因素。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将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归类整理,划分为自我效能感、教师、课程与技术三类,并提出研究假设。其次,对在校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采用AMOS构建在线学习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研究假设,结果发现:自我效能感、课程与技术对在线学习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自我效能感还在课程与技术对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影响中承担中介作用;教师虽对在线学习满意度没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作为在线课程的设计者与实施者,对在线学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最后,为后疫情时代提高在线学习满意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8.
研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基线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广义倾向得分匹配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闲暇活动对我国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影响,检验了不同时长闲暇活动影响学业成绩的具体机制。研究发现:除上学日娱乐闲暇活动对学业成绩有着持续的负面影响外,其余闲暇活动时长与学业成绩之间均存在“倒U形”关系,如发展闲暇活动时长在上学日每天1.6小时和周末每天2.72小时,以及周末娱乐闲暇活动时长在每天2.88小时,青少年能够取得最佳学业成绩,超过最佳时长,则阻碍学业成绩发展;闲暇活动对不同社会阶层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且更有利于中低阶层青少年的学业成绩发展;在影响机制上,适度时长的闲暇活动可以降低学业困难自我感知、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而促进学业成绩发展。基于上述发现,家长应树立“学逸结合”的教育理念,合理分配青少年学习与闲暇时间;学校应优化课后服务机制,满足青少年多样化闲暇需求;以“双减”为契机,家庭、学校与社会应构建协同闲暇教育体系,为弱势群体提供闲暇支持,最终促进新时代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79.
我国不少大学生存在学习意义感低下、未来规划迷茫等目标感缺失体验,高校学习环境的影响值得关注。基于对1010名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和对35名本科生的深度访谈,研究表明:第一,学习自由和学习规范环境均对目标感缺失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学习自由的影响力大于学习规范。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越强,学习规范对其未来迷茫感的负向预测作用越强。学习自由有利于学生形成长远目标,对其目标感发展具有深远价值。学习规范虽能缓解学生的目标感缺失体验,但维持的是短期目标。第二,学习压力环境对目标感缺失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业失败后懈怠或限制其自我探索。第三,学生在自我探索过程中的迷茫是建立长远目标的必经之路,但我国“高中-大学”教育的系统性脱节增加了学生从短期目标明确状态陷入懈怠而迷茫状态的风险。  相似文献   
80.
为探究亲子沟通影响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机制,采用亲子沟通量表、亲社会行为量表、道德提升感量表和生命意义感量表对881名在校大学生施测,结果表明:(1)亲子沟通、亲社会行为、道德提升感和生命意义感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道德提升感和生命意义感在亲子沟通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分别起中介作用;(3)道德提升感-生命意义感在亲子沟通与亲社会行为之间起部分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