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1627篇
科学研究   482篇
体育   30篇
综合类   98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1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多媒体教学系统所具有的一系列优点和特性,在教育领域尤其是高校得到了广泛应用。从如何保障多媒体教学系统,特别是关键设各投影机在教学环节中能更好地应用出发,结合实际使用情况,以及常见的故障现象和解决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2.
歧义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中.认真研究岐义结构对语言学习和交流是很重要的.本文主要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歧义句的异同进行简要对比.  相似文献   
63.
加强设备管理,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是变电运行工作的重要内容.变电运行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设备检修和故障排除应严格按照程序,找出原因,采取应对措施.文章就变电运行的安全保证、设备检修和故障排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4.
多次、反复、随意发回重审问题一直是中国司法审判中存在的问题,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出台增加了需要发回重审的刑事案件的数量,包括:二审法院对排除非法证据的请求不予理睬应当发回重审;二审法院对排除非法证据的请求不置可否,而实际上会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发回重审;一审法院没有支持排除非法证据的请求,而二审法院认为应当排除的,取证行为严重侵害被追诉人宪法权利的情况下,应发回重审;一审法院支持排除非法证据的请求,而二审法院认为不应当排除的,一审法院没有对证据进行质证的情况下,案件应发回重审。对此,检察机关应当建立检察机关内部、外部的联动沟通机制,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责,加强对公安机关侦查程序合法性的监督以及法院可能滥用发回重审裁量权的监督。  相似文献   
65.
词语的一词多义是引起词汇歧义的内因,语境不定是形成词汇歧义的外因。要真正消除词汇歧义,必须有效地调动认知语境。在认知语境里消解词汇歧义有词义层次网络、激活—抑制、词义通达、特征比较等多种认知模式,各认知模式或单独作用,或协同作用影响人们对词汇歧义的认知。  相似文献   
66.
67.
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针对侦查机关违法侦查行为而创设的一种限制制度,其实现或排除程度是一国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两大目标博弈的结果.要真正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必须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序性裁判体制,并从其主体、范围界定到举证责任分配、证明标准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68.
69.
歧义现象是语言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认知语言学认为,语用的歧义现象不仅是语言结构层面的因素造成的,而且与语境以及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模式密切相关.语境的特殊性和动态性决定了语言理解是与人们认识世界的心理逻辑过程相互关联的动态过程.文章从认知语境对于歧义现象的理解与消除的角度出发,运用例证分析和理论阐述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动态的语言环境对于准确把握语言含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论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本文从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维护程序正义、纯洁司法制度、张扬法治理念、抑制违法取证行为、维护宪法尊严和保护社会整体利益以及实现实体公正等八个方面论述了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