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41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教育   57817篇
科学研究   2848篇
各国文化   86篇
体育   820篇
综合类   1242篇
文化理论   55篇
信息传播   2183篇
  2024年   221篇
  2023年   1009篇
  2022年   912篇
  2021年   1231篇
  2020年   1281篇
  2019年   1552篇
  2018年   732篇
  2017年   1512篇
  2016年   1859篇
  2015年   2716篇
  2014年   6317篇
  2013年   5456篇
  2012年   5732篇
  2011年   6430篇
  2010年   4524篇
  2009年   3929篇
  2008年   5471篇
  2007年   3511篇
  2006年   2420篇
  2005年   2908篇
  2004年   2096篇
  2003年   1188篇
  2002年   718篇
  2001年   598篇
  2000年   485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学生探究意识的培 养,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特别是提高学生的 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采用多 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探究 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相似文献   
6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2003)《数学》七年级上册《探究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尝试探究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进行描述;(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猜测——验证”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并使学生体会到与他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情感与态度)体验到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63.
①课前预习,自主识字;②课堂合作,掌握方法;③课后巩固,探究延伸。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中考命题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的大背景,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观念、考试策略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其中也蕴含着一些共同点,体现出一种变化发展的共同趋势,映射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当我们掌握了中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势后,就应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5.
对提高掷标枪教学质量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投掷标枪技术分析及教学实践发现:教学中能否正确理解掷标枪技术特点:对掷标枪的各环节技术能否进行全面与重点的分解教学;能否将各环节技术分解教学效果进行及时合理的衔接以构成完整投掷标枪技术,是提高掷标枪完整技术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6.
周少军 《学语文》2006,(6):49-49
作文是综合性很强的审美创造训练。学生用书面语言描述大自然和社会人生之美,表达美好的思想和健康的感情,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美的过程。作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指导和学生作文的合作过程.是一个教、学、做的统一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渐进过程。是一个真、善、美的完善过程。所谓创美能力。是指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事物和美化自身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创美能力。我注意引导学生用独到的眼光发现美,诱导学生用独特的思维创造美.指导学生用精确的语言表达美,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里仅就第一方面作些阐述。  相似文献   
67.
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首先要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要有所突破,而学习方式的突破关键一项就是教师应大力推进探究性教学,它不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也是新的中小学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征.探究性教学就是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形成新的师生关系,即改革过去"传道"为"导航"、"灌输知识"为"问题探究".  相似文献   
68.
“先行组织”教学模式,就是指由乔伊斯等人,根据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倡的讲解式教学而概括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9.
论述了开展家庭探究性实验研究应注意的问题、实施的方法和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70.
我们的发现     
《科学与生活》2001,(10):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