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本文证明了当n〈9时,「n3/3n」的构形不存在。给出了证明这类几何构形不存在问题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3.
王志军 《大众科技》2011,(4):123-124
接合是木制品生产中最常用的接合方式,榫接合强度高低直接影响木制品的加工质量和使用寿命,也决定木制品的经济价值。木制品的榫接合处是木制品强度最薄弱的地方,木制品的破坏,往往出现在榫接合处,提高榫接合强度非常必要。文章就如何提高木制品榫接合的强度提出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44.
《新娘来到黄天镇》是斯蒂芬·克莱恩于1898年创作的西部短篇小说名篇之一。小说以杰克.波特的婚姻对黄天镇的影响为主线,再现了19世纪末东部文明之于西部文明的霸权。以接合理论分析作品中相关人物的霸权与反霸权的无声战斗,展现当时文化的复杂组成,可以更深层次地剖析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5.
接合自然 增强现实——移动学习新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现实( Augmented Reality,AR)是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信息叠加到用户所看到的真实场景中的一种新技术.当真实场景与虚拟信息叠加于同一时空时,帮助用户增强对现实世界的感知.本文介绍了增强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其特点与当前发展状况,探讨了增强现实技术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希望AR为促进移动学习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6.
我们在建设国家高职高专精品专业的探索与实践中,紧密接合市场,深化专业改革与建设,坚持学产研(就)业相结合,开拓人才培养新途径,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铸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的专业办学特色,形成了就业与招生的良性循环,初显精品专业雏形。  相似文献   
47.
陆羽在《茶经》中实施了意指概念和接合实践两种修辞策略,他提出了"经""嘉""精""俭""洁"等意指概念,并通过接合实践,搭造了儒学话语阐释框架,赋予意指概念丰富的儒学内涵。《茶经》通过话语修辞建构的中国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很快就得到了中国主流社会和各阶层的普遍认同,并一跃成为流行中国茶界的主流话语,历经千年而不衰。在今天呼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语境下,《茶经》所传递的茶文化理念仍然得到人们的尊奉与认可,这不能不归功于陆羽卓有成效的修辞实践。  相似文献   
48.
李显权 《数学教学》2009,(11):35-36
文介绍了仿射变换的相关性质及其在解椭圆问题中的应用,受其启发,本文依据仿射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同素性与接合性,推出一个直接判定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的实用定理,简捷明快地解答几道高考试题,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9.
OECD于2018年发布《让青年人为包容与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做好准备——全球素养框架》。西方一些研究困惑于其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的矛盾。一方面,全球素养框架倚重人力资本话语,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全球竞争力;另一方面,全球素养框架彰显多元文化主义话语,旨在以跨文化沟通促成更包容、更平和的世界。“话语接合”理论为阐释二者何以共存、以何互补的问题提供了分析框架。《框架报告》对全球素养的意义建构以“文化”为缝合点,其缝合逻辑是:全球化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只要人们具有足够的跨文化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分歧和冲突就可化解,这个世界就是包容的、和平的、和谐的。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分化和殖民主义历史等经济与政治问题基本被淡化或被避开。根据齐泽克对“后政治”时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的批判,《框架报告》带有明显的“去历史性”与“去政治性”的特点,服务于既有的全球资本主义格局。揭示OECD全球素养框架的霸权逻辑对我国的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吴洁  许向东 《编辑之友》2023,(2):99-105
文章通过算法新闻的聚合与分发、自动化新闻的采集与写作、编辑部场域中的数据新闻创新三个典型示例,以人—技关系的复杂博弈为切入点,探讨智能传播技术语境下人本主义新闻生产的实践境况与理论面向。研究发现,在新闻生产的前、中、后台,新闻用户与智能算法、新闻记者与写稿机器人、新闻编辑与数据技术间的关系状态分别体现为深度接合、动态协商与相对区隔,这三种差异化的人—技关系揭示并构建了人本主义在新闻生产不同阶段中被认知、理解与实践的具体方式,为人本主义新闻生产在当下的存续和坚守提供了学理支撑与经验路径。文章认为,对人本主义新闻生产及其人—技关系模式的聚焦与反思,有助于为智能传播技术语境下中国新闻业的整体转型锚定价值内核,开启新的实践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