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近日偶读《鲁迅学案》(《民国学案》第四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版),觉得缺了许多东西,很是遗憾。例如在“学术旨要”部分只讲《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汉文学史纲要》以及《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拿来主义》、《门外文谈》等几篇文章;而鲁迅另外一些重要学术文章,则完全略而不提,例如《破〈唐人说荟〉》、《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六朝小说与唐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何典〉题记》、《〈游仙窟〉序言》、《选本》等等。如果“旨要”部分因为受体例限制不能涉及得太多,那么在“案主行状”部分似乎可以提到一下。  相似文献   
12.
鲁迅把“摩罗”诗派的歌声作为先觉之声引进国门 ,在《摩罗诗力说》中主要从四个方面 :反抗挑战之声、爱国复仇之声、个性解放之声、真理希望之声 ,张扬了“摩罗”诗派的“新声”  相似文献   
13.
临风而歌     
吴洪森让我相信在这个时代世界上还有挚友,而他的朋友摩罗则让我相信在这个时代世界上还有神交。因为,我至今还只和摩罗见过一面。  相似文献   
14.
从"摩罗诗力"出发,鲁迅的小说拒绝史传体例,并通过把历史空间化,展开像阿Q这样"无名"之人的历史;它穿过人的外在言动及其矛盾,切入到人的内面,在灵魂的"告白"与"申诉"中,树立起人性的层深结构.中国与世界,历史与人,构成鲁迅小说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日本天皇的每个早晨都须头戴繁复而又沉重的皇冠,连续几个小时端坐在王位宝座上,手、足、头、眼以及全身所有部位都不能动弹。这种禅定式的姿势对于常人来说当然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可是天皇不是常人,他是秉承天帝意旨造福人间的万物之王:世俗认为,  相似文献   
16.
《狂人日记》是久困铁屋的摩罗诗人的第一声呐喊。"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早年鲁迅通过厨川白村式的"苦闷的象征"和"安特莱夫式的象征",把现实和象征水乳交融地付之于精神的呐喊,以丰富的象征符号探索于精神无地。鲁迅在精神压抑和时代的痛苦面前执著进击,自然而然地从《狂人日记》的"淡淡的象征主义"的铁屋呐喊走向《野草》的现代主义的生命象征。  相似文献   
17.
那天夜里,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我已经去世的大嫂。她生前多病,面目黧黑,没有生机。可是在梦中,她的身体还是那个孱弱的老妇,面色却与身子形成极大的反差,红润得倒像仅有三四十岁,令我惊异。早晨,我好想忘记了那个梦。电话铃声一响,继兴同志告诉我:昨夜刘思走了。刘思同志走了,我想写点什么,可又不知从哪儿说起。随即继兴同志用手机短信发来他自己以及杨诚勇先生、陈鲁民先生、宋子牛先生等文友悼念刘思先生的诗句。于是在我的心头慢慢地涌出这样的句子:诗入摩罗笔如椽,文追屈子剑指天。  相似文献   
18.
善良的力量     
辛薇  摩罗 《现代语文》2004,(6):13-13
20多年前发生在家乡的故事不知从哪里讲起。还是从那一对要饭的母女讲起吧。一对母女说是安徽人。那个时代,来鄱阳湖北岸丘陵地带要饭的安徽人特别多。那一对母女穿过丘陵地带,沿路乞讨去婺源山区,为茶场摘了一季茶后,又沿路乞讨着原路返回。她们一点也不急于回到自己的家乡,在我们大队一位姓刘的农民家借住了好些天。她们每天到附近村舍乞讨,晚上回到刘家睡觉。有一天,这对母女说,她们在婺源摘茶的工钱不见了,一共两百多块钱,全没有了。这位做母亲的脑筋不是很清爽,甚至可以说神经有点问题。刘家赶紧帮忙为她们找钱。终于没有找到。母女俩…  相似文献   
19.
龟兹佛教在戒律方面十分有特色。龟兹《十诵律》是我国佛教界最早译出的佛教律本之一,鸠摩罗什法师主导了《十诵律》译梵为晋及其后期的加工整理,卑摩罗叉律师对《十诵律》的完善起到过重要作用。这两位来自龟兹的佛学家,对《十诵律》在汉地完译和弘宣之功不可没。《十诵律》传入汉地后之译出,弥补了汉地佛教不足,在律学方面开创出一个新时代,为未来的佛教律学的多样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摩罗的散文集《我的村,我的山》在饱含深情的叙述乡情的字里行间氤氲着一位客居京城的高级知识分子与故乡丝丝缕缕难分难舍的悠悠情丝。贫瘠、闭塞、原生态的故乡哺育了摩罗,赋予他生命的血肉和灵魂,赋予他求知的欲望和前进的执着,更赋予他与生俱来的羞怯、敏感、自尊和坚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