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178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78篇
教育   84951篇
科学研究   5646篇
各国文化   245篇
体育   851篇
综合类   4258篇
文化理论   2757篇
信息传播   8680篇
  2024年   349篇
  2023年   1638篇
  2022年   2029篇
  2021年   2334篇
  2020年   1868篇
  2019年   2136篇
  2018年   1172篇
  2017年   1859篇
  2016年   2155篇
  2015年   3609篇
  2014年   8408篇
  2013年   7191篇
  2012年   8488篇
  2011年   8584篇
  2010年   7599篇
  2009年   7478篇
  2008年   7529篇
  2007年   6208篇
  2006年   4787篇
  2005年   4203篇
  2004年   3761篇
  2003年   3370篇
  2002年   3048篇
  2001年   2903篇
  2000年   2219篇
  1999年   594篇
  1998年   380篇
  1997年   345篇
  1996年   262篇
  1995年   179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3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庐山不仅是一座地理概念的大山,它也高在典籍中,高在中国历史上。历史的庐山,政治的庐山,宗教的庐山,文学的庐山,建筑的庐山,名人的庐山,在岁月的沧桑里依然光彩照人。那曾经烛照过几千年时光隧道的庐山也依然在湿润朦胧的云雾中若隐若现。当年的苏轼,曾经为“不识庐山真面目”作出颇具哲学意味的思考。今天,一个从小居住在庐山脚下、一如庐山的婉约女子,多少次沿着那陡峭的台阶,从号称好汉坡的山路上,在游人如织的寻访中不断去重新发现庐山的真面目。她沿着那些石阶小径反反复复走了许多遍,从牯岭街头那些沐浴在清风阳光之中与庐山息息相关、像草木一般在庐山上生生死死的小人物,在尽管“浸透了以前的风霜雨雪”,却仍然萦荡着“脚步的回音”的颇具童话色彩的别墅构成的“庐山幽深的历史隧道”中,从“一块石头,一扇驳落的门,一堵沉思的墙里,”这名叫姚雪雪的女子,用灵性的眼光拨开了庐山神秘的面纱。于是有了她的《夏都绘影》。  相似文献   
992.
曹影 《外国教育研究》2006,33(3):17-21,67
价值澄清理论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道德教育流派之一,是我们近年来学习借鉴外国道德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价值澄清理论有许多可借鉴之处,但是,由于对价值澄清理论的本真蕴涵缺乏全面的理解,导致了对其理论存在许多误解,诸如道德教育无价值、无目的,重教育过程本身、重自由选择,反对灌输等。这与价值澄清学派的自我标榜和我们的误解有关。这种标榜和误解,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有负面影响的。因而认识价值澄清理论的本真蕴涵,对我们客观理解和借鉴价值澄清的有益经验,对于正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不仅是必要而且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993.
班主任政治思想工作中应运用“无痕迹效应”的技巧,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教育,使学生思想品质得到提高,心灵得到净化。  相似文献   
994.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需要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是人才培养的目标,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方面的发展,德育作为全面发展之首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而作为德育的主要课堂,思想政治课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95.
批评隐喻视角下的隐喻是实现身份建构的话语策略。本研究以2015奥巴马国情咨文为语料,研究话语者如何受交际目的、意识形态、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运用话语策略实现自己的身份建构。分析表明: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通过隐喻构建了自己作为国家安全的守护者、发展的引导者和成长的看护者,而这样身份建构的背后是由政治目的所驱动,这为凸显隐喻、身份建构与政治目的之间的互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996.
当代西方国家媒体与政治的关系日益紧密,并逐渐开成了相互融合的极端形态。这种关系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其融合一方面体现在媒体对政治的渗透,另一方面体现在政治对媒体的控制。其实质是利益集团对权利和媒体的双重主导,从而对西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97.
辛雯 《上海教育》2002,(10):42-43
日前,上海市教育党委在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华东师大、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等14所高校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大学生——  相似文献   
998.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少数学生拒绝教育的现象。"拒教"现象具有原因多、现象复杂、方式微妙、不易察觉等特点,分析拒教现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觉要求,也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对拒教现象的种类、拒教的危害及控制和消除的研究,将有助于学生从"拒教"到"自教"的转变。  相似文献   
999.
1000.
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多少带上一些人性矛盾.《复活》通过聂赫留朵夫从人性冲突到道德永恒的人格心理变化历程,显示了一种不能实现的人道主义新宗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