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7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9篇
教育   20899篇
科学研究   1299篇
各国文化   266篇
体育   1319篇
综合类   368篇
文化理论   308篇
信息传播   4423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350篇
  2022年   465篇
  2021年   392篇
  2020年   319篇
  2019年   336篇
  2018年   219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527篇
  2015年   727篇
  2014年   2195篇
  2013年   2226篇
  2012年   2795篇
  2011年   3674篇
  2010年   2647篇
  2009年   2318篇
  2008年   2749篇
  2007年   1636篇
  2006年   1467篇
  2005年   1227篇
  2004年   684篇
  2003年   391篇
  2002年   346篇
  2001年   325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本文根据对网络电子期刊著录的经验,探讨了在使用MRAC著录网络电子期刊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2.
73.
在古希伯莱人的圣经故事中,大力士参孙在娘胎中就被指定要做神的拿细耳人(归主的人,要严格遵守一定的清规戒律)。“耶和华的使向那妇人显现,对她说:‘向来你不怀孕,不生育,如今你必怀孕生一个儿子。所以你当谨慎,清酒浓酒都不可喝,一切不洁之物也不可吃。你必怀孕生一个儿子,不可用剃头刀剃他的头,因为这孩子一出胎就归神作拿细耳人。’他必起首拯救以色列人脱离非利士人的手。”这一切注定了参孙不是凡夫俗子而是要做归主的人,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从非利士人的手中解救以色列人。他因神的遴选而具有了不凡的一生。  相似文献   
74.
吴笑萦 《中文自修》2005,(10):36-37
话说我们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拿了羽毛和石头同时放下,只见石头先落了地,思想家亚老开始思考,终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重的东西比轻的东西先落地。因此推导出,掷铁饼者如果跳楼了,他先着地然后被铁饼砸到。顿时学术界一片哗然,认为此乃创世之举。但是一千年后的后生伽利略,提出了与这不同的理论,于是作为神的宙斯就有必要让他们两个对簿公堂。  相似文献   
75.
初次看湖北卫视的《往事》节目,很容易让我联想到英国BBC的一个品牌栏目(This is your life)。两个栏目都设立一个主人公,然后由主持人叙述主人公的辉煌经历,中间穿插有主人公多年不见的朋友,这种意想不到的重逢往往是节目的情感高潮点。  相似文献   
76.
金宝山 《收藏》2001,(10):38-39
冯建忠是一位兴趣广泛的青年收藏家,除了集藏期刊杂志创刊号,他还喜欢电影海报,收集许多珍贵的存世极少的这类藏品。  相似文献   
77.
《中学教育》2005,(12):59-59
从前有一个小岛,上面住着快乐、悲哀、知识和爱,还有其他各类情感。  相似文献   
78.
《当代职校生》2005,(4):28-29
一个忧心忡忡的丈夫来到医生处讲述妻子的情况:“医生,我觉得我妻子有些耳聋,因为我头一遍说的话她从来听不见,我总是得重复。”  相似文献   
79.
掌握知识一般来说都时学生是个挑战,为什么要让它更富挑战性呢?请读下面两则故事。  相似文献   
80.
《小学生》2005,(2):30-31
人到中年,事业家庭一肩挑,工作上的事,朋友的事,家族的事,没有一天不在忙“事”。只付一个感觉常在——累;只有一个词常用——忙。因了这个缘故,孩子长到8岁,上三年级了,也没顾上问问孩子的学习、学校、同学、老师,更别说带孩子上公园、陪孩子做游戏。记不起来在哪本杂志上看到好像是成龙还是哪个明是的一则故事,有一天,妻子再三叮嘱他去学校接孩子,该明星铭记在心,早早到了儿子的学校门口等,结果,放学了,所有孩子都走光了,也没看到儿子出来,打电话给妻子问,才知道孩子已上了初中,到了另一所学校,而他去的,还是孩子上小学时的学校,看过就看过了,也没有时间去求证故事的真实性,看看自己的情况,也离这个故事讲的情况差不多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