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7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高中语文第六册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句,课本“思考和练习三”中给出了两种理解,要学生回答哪种理解更好。这两种理解,第一种是:我(苏轼)神游故国,应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第二种是:周瑜神游故国,应笑我(苏轼)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对这两种理解,《教学参考书》给出的答案是:“第一种理解较合适。”我认为要准确理解本句,明确是谁“神游故国”,必须抓住两个词,即“故国”和“神游”。  相似文献   
102.
陈乃香同志《究竟是谁“神游故国”》一文,认为苏轼是“身游”赤壁,而不是“神游”赤壁,“神游”赤壁的应该是周瑜。这个结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3.
文章重点论述了《项脊轩志》中的空间情景,指出《项脊轩志》不是单纯地展示建筑空间,而是在空间叙事里渗透了强烈的个体主观意识,使空间成为心志情思的承载物。  相似文献   
104.
在史铁生体证与探询生命的终极意义,寻找救赎苦难人生之路的静心之作中,《我与地坛》是绝唱。宗教、神性,或者说是在虚无中寻找意义,是人们在谈史铁生作品时说得最多的话题,也是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平素思想得最多并导引他走向生命更深处的问题。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阐发的核心话题,关于生命之起源与终结,以及连结这两端的“痛苦”过程的思考。在《我与地坛》,我们看到了作者在其中的宗教情思。他以“神性的思维”,通过自己在地坛那十五年里遭遇过的那些人和事,在关于人生命运的思考中,体现其“智慧与悟性”。因此,我认为《我与地坛》是一篇闪耀着宗教神性光芒的“天籁”之作!  相似文献   
105.
诗歌是情感表达的载体,海外游子的诗歌无处不在地流露出对中华故因的无尽依恋和剪不断的乡愁。该文研究了海外三位诗人诗歌中的乡愁特点,因离别故园的背景不同,他们的诗歌分别表达了家国破碎之痛、归化异国之苦和游子故国之恋。  相似文献   
106.
把“故国神游”理解为“我(苏轼)神游故国”,至少有以下两点好处:  相似文献   
107.
在龚自珍的诗歌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以“夜”为背景的,在这些以“夜”为背景的诗作中,夜,并非仅仅是作为抒写情思的时空背景而存在的,而有着更丰富深邃的内蕴,即已被深化为社会环境的“夜”。在他的这些诗作中,自然环境的夜与社会环境的夜是紧密交融,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08.
李杨 《海外英语》2011,(7):239-240,254
作为华裔美国文学的代表作,《喜福会》通过不同侧面、角度描述了四对华裔移民母女生活经历,展现了在多元文化冲突与并存的美国社会背景下华裔女性移民对于自我身份认定的疑虑,彷徨,反思,认定以及最终的情感归属。四位母亲作为第一代华裔移民,早期的中国成长生活经历与后来的美国生活环境构成强烈反差,使其时常对自我身份认定产生种种疑虑彷徨甚至危机。同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意象的代表,四位母亲又在平时生活的点滴中对各自的女儿无意识地带来各种中国式的文化熏陶和影响。作为第二代华裔移民,她们的女儿们同样经历着多元文化冲击带来的彷徨、疑惑,也像她们的母亲一样需要在不同的人生经历诸如爱情、婚姻、子女等问题上重新寻求自我身份认定的答案和情感的最终归属。小说结尾以开放式的结构,通过描述其中一位女儿最终在中国和失散多年的姐妹的重逢团聚,深情表达出华裔女性在自我身份认定中强烈的中国式情感归属,更加深刻诠释出华裔女性移民体内那无法割舍的故国情结。  相似文献   
109.
吴瑞华 《学周刊C版》2011,(5):201-201
难道是课程安排在下午?一个两个三个孩子开始在课堂上“神游故国”,和周公言欢了。我很纠结,不知是何缘故。直到某日,在QQ空间看到了某班课代表给我的留言:“吴老师,说句您不要生气的话,我总觉得最近的《唐诗宋词选读》,我们上课总想打瞌睡。这些大老爷们写的诗临风垂泪愁呀怨呀又长又难背,居然还要默写。同学们有很多没有您那样喜欢诗词,也难达到您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10.
谢月兆,是继谢灵运之后,南朝山水诗的又一个突出代表.他对大谢既有继承又有突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清新风格.本文试从情感、结构及语言三方面对二人加以比较,以论述小谢山水诗创作的艺术新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