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5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通过分析文学作品选集《试金石》的美意识,阐释了编选群体选集的美学要求和原则。  相似文献   
22.
杨荣 《考试周刊》2011,(86):123-124
学习英语.目的在于用英语进行交际。如何使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畏惧情绪,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掌握为交际运用外语的能力.这是中学英语教师应解决的难题。教师如何面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呢?  相似文献   
23.
刘红 《科教文汇》2011,(26):89-90
本文针对当前作文教学过多重视写作技巧,忽视学生情思流的激发的现象,提出作文教学应与音乐结合。通过平时教学的实践,发现音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把音乐转化为一种教学方法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4.
正意境指的是创作者所处的客观环境与主观情思交融后形成的艺术境界,对古典诗词来说,创作应当是处于意境之中的,作品也必然是韵味隽永的。初中生能否学好古诗词,很大程度上要看对诗词意境的领会深度。有些学生掌握了诗的意思,还有些学生则能够领会诗意,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层次,前者停留在意象的理解层面,后者则深达意境深处。对于教师来说,意境教学稍显困难,其原因在于这项内容全在各人领悟,似乎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向诗词艺术的境界呢?一、帮助学生从创作背景中找到感情基调我们都知道,成功的诗词作品都是大浪淘沙般经历时代的考验而流传下来的,与创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25.
正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用来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产生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寓意于象,二是以象寓意,三是意象相融。寓意于象的意思是,感性注入理性,先有情感,而后通过脑对物象的处理,从而形成意象。以象寓意的意思是,理性注入感性,先有物象,而后内心产生情感,以达到共鸣,而成意象。而意象相融则是刹那间意与象的共鸣。一、意象的作用首先,是修饰作用。修饰文章,使人看着赏心悦目。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作用,如果因为修饰文章而写文,与那  相似文献   
26.
夏雨情思     
孙玉仙 《下一代》2014,(9):31-32
夏天是植物疯长的季节,夏天是激情泼洒的时刻,夏天更是一个适合听雨的季节。 喜欢夏天的雨。书房里捧上一杯咖啡,再放一曲《命运》,望着窗外飘渺的雨帘,不禁产生许多色彩斑斓的梦幻,系着大大小小美丽的希望,放飞到遥远的天空……  相似文献   
27.
煤油灯情思     
小区停电了,孩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说你的作业不是写完了吗?干嘛还这么着急啊?孩子毫不隐瞒地说,我还要看动画片呢。我说既然没电,动画片看不成,不如我给你讲讲煤油灯的故事吧!孩子扑闪着眼睛,疑惑地问:“什么叫煤油灯啊?”  相似文献   
28.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风光迥异,也有着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对同学们来说,家乡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都是那么亲切、熟悉,特别是家乡的美食,更是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29.
自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之言出,抒写离愁别绪便成为骚人墨客的永恒主题.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绿,杨柳青青,把酒相送,骊歌声声,这情景牵动了多少人的殷殷情思.唐人抒写离愁别绪,可谓风情万种,这些别调短章,或丰神俊朗,或意气豪迈,或宁静淡远,或神寄天外,无不蕴含深衷密意,读之令人黯然销魂.  相似文献   
30.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其语言浅显,其意境优美,其感情深邃,是重要的教学素材。教师从吟诵角度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运用示范诵读、媒体展示、活动助学、延伸读写等方法,引领学生完成吟诵学习内化,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灵历练,使学生在感受美、体验美、内化美中完成认知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