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111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54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12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81.
陈瑜  陈奇 《兰台世界》2014,(3):21-22
西汉王朝开发夜郎的过程中,司马相如大力阐述统一夜郎、整顿人伦、施行仁义礼智教化对于推动夜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排除了朝野的质疑、反对意见,坚定了朝廷开发夜郎的决心。  相似文献   
82.
《理想国》中“洞喻”的教化意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在理念论的基础上区分了可见世界与可知世界并确立了灵魂转向的方向。笔者主要分析《理想国》中“洞喻”所叙述的“灵魂转向”所体现出的对本体性知识的专注、德性超越的内向性及其教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83.
庄子在《南华经》里写到一个故事:孔子自以为天下人都需要教化——并且相信多数人都可以被教化,他对教育盗跖充满信心,和盗跖说了一大堆道理.没想到盗跖反过来也给孔子讲了一大堆道理——或者说歪理,让孔子哑口无言,抱愧而归。因此留下来一个成语“盗亦有道”。  相似文献   
84.
明代中后期,社会风气渐趋崇尚奢靡。这种风气的嬗变首先发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然后逐渐蔓延至经济落后地区。至明中叶,地处偏僻的浙西山区的淳安县亦受到这种奢靡之风的影响,淳安地区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间信仰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官府亦因此采取了一定的应对措施,主要采用法律约束与道德教化的方式以图维持旧有的淳朴民风,但已无力扭转这种民风渐至"偷薄"的趋势了。  相似文献   
85.
作为乡村口述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歇后语和民谣,源于乡村的偶发事件和闲聊,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和不可预见性。因其深刻喻意的教化功能和独特的传承载体、传承模式得以在乡村代代相传.经久不衰,一定程度上维护着乡村的稳定秩序。挖掘和利用这一资源,对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乡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6.
《十二楼》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的短篇小说集,旨在"以风情之口述道德之意"。他继承了传统话本小说的教化传统,但李渔平生思想,既有开明之处,也有陈旧可批判之处。因而书中的教化思想既不可尽信,也不能尽数舍弃,需细细分析摘选而后再做评断。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十二楼》的教化意味,研究蕴含在其中的作者思想。  相似文献   
87.
本文分三个部分来讨论教育思想和行动的基本结构及自身逻辑.第一部分对教育在人类共同生活和总体实践中的地位进行问题史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释对教育问题进行问题史研究的方法论特征.第二部分选取教育学史上的一些经典观点进行解读,试图在其中重构教育学史上对教育自身逻辑问题的回答.第三部分将从五个三维关系来反思现代教育行动的自身逻辑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88.
打破古代和谐的审美封闭,以现象化再现拓展人世之美和以抽象化表现深掘人心之美,这是中国现代美学两极扩展的历史基础.为了应对这种发展格局,向现代延滞的古代美学衍化出一种新的理论形态,这种理论以传达艺术教化论的主观意图为宗旨,但却以社会和理性、认识和典型等范畴为主轴,建立起一个与现代美学认知再现论相似的体系,导致文艺创作概念化、公式化的盛行,此即"客观性假象".然而中国美学在抵制这个理论体系的同时,并没有划清它与现代美学认知再现论的历史界限,反而在混同不辨的情况下对审美客观性采取了绝对排斥的态度,形成对客观性假象的误认,导致中国当代审美意识的萎缩和社会生活的消退.中国美学应当反思和揭示客观性假象问题,并以对审美客观性的深入论证为基石,走出古典主义在纯净之美和实利非美之间两极摆动的周期循环.  相似文献   
89.
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阶层对整个乡村社会有重要的影响。他们掌握着主要的文化资本,拥有文化的权力,能够将乡村中延伸的国家权力、传统的家长制父权和文化权力三者结合在一起,对乡村实施文化教化。乡村文化阶层实施文化教化的途径有仪式、乡村文化活动以及个人修养等方式。通过这些方式,乡村文化阶层对乡村社会起到传承文化、维护社会规范以及培养乡土情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汉代为了维护社会治安,不但注重治安事件的事后处理,而且还重视治安事件的事前预防.汉代治安预防包括两方面,即物质上和思想上的.物质上的表现为重农富民的"富安天下";思想上则表现为淳化民风的道德"教化".最理想的社会治安不是事后处理,而是事前预防,"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1]只有这样才"能备患於未形也,故祸不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