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1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51篇
教育   39049篇
科学研究   910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542篇
综合类   593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361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377篇
  2015年   663篇
  2014年   2460篇
  2013年   2667篇
  2012年   3567篇
  2011年   3695篇
  2010年   2750篇
  2009年   2284篇
  2008年   2570篇
  2007年   1826篇
  2006年   2456篇
  2005年   2947篇
  2004年   3751篇
  2003年   4778篇
  2002年   1863篇
  2001年   1225篇
  2000年   784篇
  1999年   204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今天,接受式学习方式仍然主宰着教学主阵地———课堂。于是,“把学习还给学生”的呼声四起。《新课标》也极力倡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当“以生为本”,把“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作为根本的教育目标。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有的人会把“以学生为本”等同于“儿童中心”或“学习者中心”,完全由着学生的兴趣组织教学,走上了另一个“无序教学”的极端,忽视了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担负的责任。那就需要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教学。那么,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什么才是最有教育价值、学生终身必备的知识”呢…  相似文献   
43.
创设情境就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小学自然课的科学性、实验性和通俗性,为我们进行情境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我在多年的自然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创设适合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教学情境,对活跃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44.
人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尚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历史教师,要高度重视并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因素,把握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方法导入新课,尽快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从而为一堂成功的课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45.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情景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思想政治课集理论性、抽象性和逻辑性于一体。教师在授课时常常拘泥于教材,形式呆板,只会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如果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就会收到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6.
传统的教学论总是过分地夸大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忽视学生的重要作用,不顾学生的心理要求和接受能力等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在这种外在压力下的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只能是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谈不上对学习的乐趣,更不可能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陈腐的教学思想,在理论上虽然被人们唾弃,但在教学实际中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学生是有着主观意志的生命的主体,他们应该享有一定的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权利,也就是要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相似文献   
47.
高中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素质,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方面我们的语教学目标单一——应试,教学内容狭窄——课本.教学过程过死——预设。  相似文献   
48.
所谓“德育渗透”是将思想、观点、精神情操、品德等德育内容.有意识地扩散、影响、迁移、传递给被教育的对象,使他们不自觉地演变、接受默化.达到育人的目的。渗透的过程是人的思想、行为同化的过程。渗透必须依附教学内容。创设可渗透的情景,探索可渗透的机会,渗透的过程是强化的过程。对一个观点、一种思想要反复影响、反复传递、连续扩散、多次迁移直至全部接受。经验告诉我们,在英语教学中用如下方法,可受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9.
中国古代思想家王夫之曾有这样一段话:“养蒙之道通于圣功,苟非其本心之乐为,强之而不能以终日,教者导之以顺。”它体现了教师发自内心的情感与精神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新一轮课改拉开序幕与文明时代的日益发展,教育更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所以,一名成功的教师必定是一名细化心灵、亲近敏感的教师。笔者在此把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些做法与见解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