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08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529篇
教育   12405篇
科学研究   4927篇
各国文化   87篇
体育   664篇
综合类   563篇
文化理论   170篇
信息传播   15692篇
  2024年   602篇
  2023年   2040篇
  2022年   1613篇
  2021年   1334篇
  2020年   866篇
  2019年   690篇
  2018年   443篇
  2017年   586篇
  2016年   775篇
  2015年   1242篇
  2014年   2473篇
  2013年   2037篇
  2012年   2437篇
  2011年   2779篇
  2010年   2058篇
  2009年   2157篇
  2008年   2131篇
  2007年   1666篇
  2006年   1298篇
  2005年   1287篇
  2004年   1210篇
  2003年   810篇
  2002年   679篇
  2001年   518篇
  2000年   303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从监管的必要性、监管的独特主体、互联网广告的边界等方面对《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进行了解读。本文鼓励通过推广"原生思维"达成广告与内容平台的契合,并建议以"付费"作为厘清互联网广告行为的标准。互联网平台的许多商业行为被"误认"为广告行为,这需要纠正。同时,应该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与政府形成上下联动,共同监管违法广告。  相似文献   
102.
10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采用“价值镜”这一表述来讨论商品的相对价值形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我们理解人的自我认知提供了理论启示。“价值镜”理论一方面强调了人的社会性,另一方面解释了人通过他人获取自我认知的社会交往过程。互联网拓展了人际交往的方式,技术的发展催生出社交媒体账户、二维码等媒介形式,赋予了人们多种数字身份,人的交往也拓展到数字身份之间的线上交往。本文认为,在数字身份的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以社会关系为媒介的“价值镜”作用依然存在,并且经由数字技术得到了强化,成为数字时代的“身份镜”。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程明  张蒙 《编辑之友》2022,(1):80-85
从传统广告到数字广告,其信息的认知逻辑随着媒介技术的浸入而不断发生改变.文章从传统广告信息认知的局限角度进行分析,对比建构数字广告下的内容认知逻辑,并深入剖析数字广告的影响能力.研究发现,对于大众媒介下"被控制"的受众而言,企业和媒体在传统广告信息的加工和传播上处于霸权地位.随着数字广告的兴起,不仅将传统的广告信息进行了内容再造,而且令认知的主体与客体在关系连接上发生了改变.此外,数字广告还利用社交媒体的即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消解掉传统广告的控制权力,进而通过数字内容的影响能力完成广告的进化.  相似文献   
107.
108.
《今传媒》2022,(2)
《今传媒》是200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在近20年的办刊经历中,得到全国新闻传播学领域众多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关爱及大力支持,现已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类期刊,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名刊工程遴选期刊,中国传媒类高校学术成果展示重点期刊,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为第一批社科类学术期刊。曾获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荣晋数字阅读影响力"百强期刊"。本刊主设栏目为"传媒大讲坛""新媒体纵横谈""融媒体探究""广播电视音像""图书报刊出版""影视作品欣赏""文化艺术传播""媒介经营管理""教育传播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9.
110.
数字化是出版业不可逆转的潮流,无论是人工智能的加速落地,还是云计算、5G、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加速创新,都在为社会发展注入技术逻辑.2021年我国出版业顺应变革趋势,在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上表现亮眼.智能应用从机进人退转向人机协同,场景应用由单屏阅览走向多感官调动,内容从科普拓展至出版全域,营销从产品入网升级为品牌入网,最终实现从内容供应向综合服务的深度转型.出版业未来应继续借鉴优秀经验,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内在目标,努力为建成新时代的数字出版强国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