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890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183篇
教育   222818篇
科学研究   6998篇
各国文化   96篇
体育   766篇
综合类   1921篇
文化理论   99篇
信息传播   3511篇
  2024年   826篇
  2023年   3151篇
  2022年   3600篇
  2021年   4055篇
  2020年   5069篇
  2019年   6614篇
  2018年   2803篇
  2017年   5071篇
  2016年   5484篇
  2015年   7007篇
  2014年   17021篇
  2013年   16682篇
  2012年   17235篇
  2011年   19632篇
  2010年   17141篇
  2009年   14224篇
  2008年   15513篇
  2007年   10470篇
  2006年   9068篇
  2005年   9831篇
  2004年   13185篇
  2003年   12747篇
  2002年   7392篇
  2001年   4831篇
  2000年   5214篇
  1999年   654篇
  1998年   381篇
  1997年   296篇
  1996年   248篇
  1995年   233篇
  1994年   174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卢林巧 《亚太教育》2022,(18):126-128
初中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主要教育场所,教师应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质量,贯彻并落实“双减”政策教育理念,迎接新时代所赋予的全新教学机遇和挑战。初中数学教师应意识到,只有自身的教育水平以及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才能有效保障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在“双减”政策的教育背景推动下,教师不仅会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以及学习负担,更能将教师本身从繁忙的教学中解脱出来,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92.
吴辉集 《亚太教育》2022,(20):149-151
逆向思维是发散性思维的一种,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特征的思维方法,在数学学习中有着较高的应用率。数学是一门严谨性、逻辑性、抽象性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明确的要求。基于此,探索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意义,从备课过程、教学环节、概念教学、公式教学、习题教学等多角度出发,列举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93.
黄晓妍 《亚太教育》2022,(23):146-148
思维品质指思维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是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必备的关键能力。基于思维品质培养意义,运用案例分析法指出,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探究情境、结合解题案例、突破传统思维定式、提供多种解题方法以及开展回顾总结等手段,将思维品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进而使学生在完善的思维能力引导作用下,提高自身学习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94.
995.
数学作业是小学数学整体教学模式中较为重要的一环,不仅可以检验学生某一段时期内的学习成果,更可以推动学生自我学习与自我管理意识的提升。但受传统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小学数学尤其是高段数学的作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出现了难度与学生基础不一致、任务量过大、机械性过强等一系列问题,不仅影响到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更难以落实作业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教师需要根据“双减”政策指导精神优化作业的形式、内容,提升个人设计高段数学作业的能力,在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挥作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数学课程改革已经步入全新的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初中教育阶段创设生活化数学课堂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的眼光去看待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别样魅力。  相似文献   
997.
王国韬 《新教师》2022,(3):52-53
<正>随着教学的深入,广大数学教师发现数感主要是对“数”的感觉,然而学科中还有一种是对物体的“量”的感受,即量感。它的提出也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与认同。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量感的内涵和培养路径,供同行商榷。一、量感的内涵笔者通过翻阅文献,发现对量感的内涵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把量感归并在数感之内,即量感是数感的分支。第二种,认为量感和数感各自独立。数感是对数的关系、数的运算等方面的感悟,量感则是透过感官在大脑中对物体度量的感悟和直觉。可测物体的“量”都需要用“数”表示,只是单位有所不同,量感可以表现为“数+单位”的数学表达。笔者比较赞同后一种观点。  相似文献   
998.
杨秀凯 《贵州教育》2008,(20):44-45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行,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感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观察、实践、猜度、推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的核心是学生'再创造',即由学生把自己要学的数学知识创造或发现出来……"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这样认为.确实,一个人思维能力的强弱,不仅与知识理论水平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思维方式有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启迪与培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99.
朱有国 《贵州教育》2008,(24):32-33
陶行知先生说过:"时时有创造,处处有创造,人人有创造."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学科里的开放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态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有必要多设计一些数学开放题.……  相似文献   
1000.
<正>在探索数学智能化教学的道路上,教师应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借助互联网和网络画板等工具,科学应用知识图谱、问题生成单、网络画板素材、数学实验,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式的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模式。网络画板可用于动态、直观演示,有利于学生进行抽象、概括,有效突破想象与理解的难点。下面,笔者结合课题实践与研究,简要陈述网络画板与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