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94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163篇
教育   11830篇
科学研究   2997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427篇
综合类   572篇
文化理论   93篇
信息传播   2010篇
  2024年   293篇
  2023年   1109篇
  2022年   1092篇
  2021年   832篇
  2020年   713篇
  2019年   713篇
  2018年   370篇
  2017年   564篇
  2016年   719篇
  2015年   1010篇
  2014年   1816篇
  2013年   1172篇
  2012年   1095篇
  2011年   957篇
  2010年   814篇
  2009年   824篇
  2008年   902篇
  2007年   583篇
  2006年   491篇
  2005年   428篇
  2004年   370篇
  2003年   317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部分高校学生在面临经济困难的同时,在心理建设、学业成长、就业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高校应明确现阶段学生资助工作的基本内涵和意义,明确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现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分析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资助育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积极探索建设资助协同育人体系的路径,在全面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能肩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992.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发展引起了全社会的持续关注,以GPT-4为代表的大模型被认为已初具通用人工智能的雏形。智能技术链式突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模糊性与风险性引发社会对教育系统变革的普遍担忧,迫使人们对人才定位、教育诚信、核心素养、科技伦理与技术治理等问题进行深刻反思。新一代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将全面引发教育观的改变,包括众创共享的知识观、智联建构的学习观、融通开放的课程观与人机协同的教学观等。应对智能技术对教育领域的持续渗透,学校应着力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智能时代的学习能力;鼓励教师积极拥抱智能技术,发展人机协同教学的能力;开展学校人工智能社会实验,营造智能时代教育教学环境。只有不断提升师生智能时代的生存力与适应力,并持续优化学习环境的联通性与智能性,才能规范而有序地推动学校高质量且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93.
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离不开多元主体适时的新媒体运营赋能,也离不开高校新媒体教育的协同赋能。高校新媒体教育赋能数字乡村建设有三大路径:助力“新农人”培育与优化、开发“新三农”优质线上课程、输出“新三农”创意内容资源。  相似文献   
994.
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在立德树人理念之下,中小学应该加强德育教育,并将立德树人融入德育工作中,促进二者实现协同发展。基于此,通过阐述和分析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及立德树人和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关系,继而探讨促进二者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希望以此来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995.
张楠 《辽宁教育》2023,(12):26-28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是提升教育质量,实现高质量育人的重要路径,是“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要求。学校作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中坚力量,要以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实施协同育人特色项目、开展协同育人立体评价为抓手,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96.
自2022年11月30日Open AI发布ChatGPT以来,这款优化对话的语言模型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高度关注。ChatGPT对教育领域将带来怎样的影响?智能时代,教育领域、互联网企业应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人才?本期,《电化教育研究》编辑部推出特别策划,专访武汉理工大学杨宗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李艺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芒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刘三女牙教授、西北师范大学郭绍青教授、北京大学尚俊杰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余南平教授、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曹培杰副研究员、讯飞教育技术研究院刘邦奇院长、腾讯教育王涛副总裁等12位教育技术领域学者、政策研究者、互联网企业从业者,从不同角度为我国教育领域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997.
随着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育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打破传统实践育人模式的壁垒,切实提高实践育人效果,本研究以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为例,分析传统实践育人模式现状,重点探讨“校企政协”协同育人,构建了基于校外实践基地的实践育人新模式,以期为艺术类专业的实践育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是高校两大教育队伍。本研究从课程思政的内涵入手,分析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特点,探析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路径。  相似文献   
999.
协同创新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是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教育的必然选择。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存在各要素功能未能实现有效发挥,各领域层次未能实现动态交互以及各价值诉求未能实现合理统筹等问题。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实践路径,在于明确各个要素主体功能责任,稳固思政教育基础条件要素和满足不同思政主体利益诉求,从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000.
社会经济转型引发全社会对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肩负时代使命,积极探索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行动方案:设立“卓越学者计划”,开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特殊通道;优化课程设置,构建跨学科教育与专业教育融通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实践,实施研讨式与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强化本科生科研,建立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为实现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南洋理工大学形成了包括顶层设计、资源供给、评价体系、文化支撑的四维保障机制。南洋理工大学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于打造大学品牌优势、赋能新加坡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