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8篇
  免费   2篇
教育   1842篇
科学研究   58篇
各国文化   84篇
体育   156篇
综合类   70篇
文化理论   32篇
信息传播   2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少年王冕》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改编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一回,这篇故事文字相当浅白易懂,不需要太多的解说,非常适合高年级学生阅读。教师教学时往往围绕王冕这个人物的两个品质--“勤奋与孝顺”展开,而这两点在文本语言中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教学起来总有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感觉,无法聚焦、聚力,课堂就感觉不到清清爽爽,教学情趣自然就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82.
汉民族古典叙事诗远远逊色于抒情诗,个中原因,众说纷坛。本着诗是语言的艺术,诗的本质必得通过语言的本质去理解这一语言本体论的精神,文章分析了汉语言文学特性,叙事诗的语言建构,两者间的语言关系等问题,从中寻求古典叙事诗不发达的内在原因。并力图对古典叙事诗的一些问题作出语言上的相应解释。  相似文献   
83.
元末明初,由于特殊的际遇,以宋濂、王袆为代表的婺州文人,其命运紧紧地与朱元璋连在了一起。他们在明开国前后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从而表明了明初以来文学走向的必然性。然而,他们的结局也相当悲惨,两百多年来师教乡习、濡染成风,前后相继,文脉可寻的婺州学派经过朱明王朝的打击,从此走向衰弱。所以,考察婺州文人与朱元璋的关系,对于研究明初政治、文学以及地域文学的盛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4.
冯梦龙的情教说是晚明尊情思想发展的高级阶段,冯梦龙提出“情”的本体论,将“情”推到了至上的地位,但情与理斗争,并没有超越传统的思维模式,尊情思想没有发展成维护个人权益的理论,“情”本体论的建立也不是要推翻旧道德,而是要为现存道德更换基础,以此去拯救世道人心,冯楚龙的情教说和尊情思潮都未能实现向近代思想的转换,这是因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观念都没能提供这种转换的条件。  相似文献   
85.
亲爱的黄河:您好!那日,我从黄河大桥上又目睹了你雄浑沧桑的容颜。你逶迤而行,流贯万里,穿越九省,不舍昼夜,浩浩汤汤,自强不息,从容不迫,你驾驭着巴颜喀拉的风,携带大西北的黄土、义无反顾地执着奔腾。黄河啊,圣洁的慈母!你流经的地域,气候湿润,水源充足,土地肥沃,草木茂盛,生机盎然。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华夏民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你丰腴修长的躯体里始终热血沸腾,豪情万丈,你忍辱负重,无怨无悔,谱写了中华民族不  相似文献   
86.
古琴艺术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始终占有位尊价高之地位,古琴音乐所表现出的含蓄、淡和、移情之美,代表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主流,是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的象征。对古代中国的文人来说,"琴"言志是他们毕生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国传统音乐审美范畴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87.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月”这个意象可谓褒爱有加,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自居易的《琵琶行》等对“月”这个意象的运用可谓令人击节赞叹。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对“月”更是情有独钟,他揽“月”人诗:或抒情、或怀古、或怀乡、或思亲、或言志……而宋代豪放派词人苏轼《前赤壁赋》融“月”人文,匠心独运,将“月”运用得出神人化,摇曳生辉,丝毫不逊于前人。  相似文献   
88.
元代士人有着强烈的科举情结,他们把这种情结诉诸于笔端,于是在元代独特的文学样式——杂剧中出现了大量的科举描写,并因此形成了形成了文学史上的科举盛世。由此可见,研究元代士人科举情结产生的原因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元杂剧。  相似文献   
89.
李挺 《收藏》2015,(1):93+92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名句。竹是正直、纯洁、谦虚的象征。中国人用竹、食竹、赏竹、咏竹、画竹历史悠久,除我中华民族外,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将竹子的实用性和审美特性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能赋予竹子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先秦时期,华夏先民用竹作为书写载体,同时也将竹制成日常生活器具。至唐、宋、元,中华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涌现了一批素  相似文献   
90.
喻帆 《收藏》2013,(6):160-161
前言:"琴棋书画诗酒茶花香",中国古代文人何以能成就收放自如,悠然自得的艺术人生?其实只要精神调节的方式得当,自然就会保持精神状态的优良,而精神状态又是高品质人生的一个关键环节,既是对尘世喧嚣烦扰的视若无物,也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丰富和升华。在尘世之中为自己营造一个精神家园,将在尘世中感到疲惫的身心置入其中,而品茶闻香,则可很好地满足“养心”的需求。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观古楼”近年所创作的漆艺茶具、香具造型优美,既有实用价值,又富艺术之美,这种完美的创造将品茶闻香的格调大大提升的同时,也在传递着一种唯美、雅致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