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7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5篇
教育   8038篇
科学研究   208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150篇
综合类   241篇
文化理论   32篇
信息传播   73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645篇
  2013年   469篇
  2012年   617篇
  2011年   785篇
  2010年   658篇
  2009年   619篇
  2008年   821篇
  2007年   589篇
  2006年   541篇
  2005年   510篇
  2004年   496篇
  2003年   417篇
  2002年   310篇
  2001年   300篇
  2000年   262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正>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动态生成的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经常碰到学生"出错","出错"是学生最朴实的行为,是学生最真实的暴露。作为教师,我们应让这些错误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成为数学教学的催化剂、促进点,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生成点、体验点、顿悟点。教师要有效地利用、巧妙地引导、适当地开发、恰当地处理错误,捕捉生成,快速反应,课堂才会变得更加生机盎然,才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2.
说理文也就是议论文。它是小学教材中需要学生掌握的一种文体。我们要重视这种文体的教学,利用文体教给学生文体知识,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在比较和朗读中加深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3.
《姐妹》是乔伊斯小说的开篇之作,国内外文学评论多从主题研究和叙述特色来分析此小说,其实从功能文体学的角度来分析《姐妹》的文体特色,则能发现《姐妹》语言的选择与主题思想的体现十分紧密的契合在一起,这对深化理解小说的瘫痪主题以及对乔伊斯作品的深层次地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4.
本文对地球自转在万有引力学习中遇到的各种情况,例如:什么情况下考虑自转,地表的加速度在各地为何不同,自转对卫星发射的影响等进行了详实的辨析.  相似文献   
115.
第五大题(语言综合运用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共2道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以“招聘启事“‘前言”等实用性强的或新型的文体作题材,考查学生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下面对两小题作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6.
说明文     
《招生考试通讯》2012,(11):I0005-I0010
体例概要 说明文是以介绍和解释为目的的应用型文体。该文体是为了描述事物的形状、性质和功能等,或者描述事件发生的过程。与议论文不同的是它不需要发表主张并做出证明。它的作用是让读者获得信息和知识。  相似文献   
117.
记叙文     
《招生考试通讯》2012,(11):I0012-I0014
体例概要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手段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一种文体。它是写作训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文体。记叙文以写实为主.但也可以虚拟。  相似文献   
118.
西周早期青铜器铭文,大部分字数不多,记事也很简洁,但也有部分铭文具备了人物对话和故事情节,使得整个文章增色不少,而更有详细记载周王新册命诸侯的铭文,既记叙了事件发生的详细过程,又弥补了传世文献的不足。家族观念的出现,又标志着一种新的历史意识的诞生。这些特点在昭王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中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9.
教学理念《草船借箭》是一篇故事性极强的古典名著课文,其文体特征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和语言的简洁传神。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人物周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先让学生从整体入手,感知故事情节。接着引领学生步步为营地体会周瑜的心理变化,并始终保持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20.
王海荑 《青海教育》2003,(10):66-67
“且”与“或”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经常涉及到的两个数理逻辑联结词。以下试就其用法与区别作一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