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114篇
  免费   663篇
  国内免费   963篇
教育   292818篇
科学研究   22031篇
各国文化   4789篇
体育   14862篇
综合类   11700篇
文化理论   7376篇
信息传播   49164篇
  2024年   1786篇
  2023年   6915篇
  2022年   8053篇
  2021年   8115篇
  2020年   7784篇
  2019年   7794篇
  2018年   3895篇
  2017年   6345篇
  2016年   8073篇
  2015年   13547篇
  2014年   32150篇
  2013年   26834篇
  2012年   31628篇
  2011年   32992篇
  2010年   27873篇
  2009年   26991篇
  2008年   30892篇
  2007年   23300篇
  2006年   18344篇
  2005年   16634篇
  2004年   15919篇
  2003年   14417篇
  2002年   10662篇
  2001年   8489篇
  2000年   6351篇
  1999年   1922篇
  1998年   1286篇
  1997年   1052篇
  1996年   711篇
  1995年   527篇
  1994年   408篇
  1993年   266篇
  1992年   257篇
  1991年   210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57年   16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4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创造性思维 ,是人们在已有经验、知识、信息的基础上 ,对新的情况和事物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筛选、加工、制作 ,做出新的判断 ,新的结论 ,产生出新的有社会价值的思想、理论的思维活动。这是一种能想别人所未想、见别人所未见 ,勇于除旧立新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就是“新”。因而创造性思维具有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锐性和思维的预见性等特征。即将到来的 2 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 ,知识经济是以创新的速度、方向决定成败的经济 ,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与核心。知识经济需…  相似文献   
992.
姜宏 《泰安师专学报》2000,22(3):111-112
展示一个例题解决的全过程,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具有灵活性、缜密性、深刻性、批判性和广阔性的思想品质。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就中学生解物理题产生困难的普遍现象,分析了八个方面的原因,并以提高能力、提高素质为出发点,探讨如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4.
995.
丁丁一家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全家人都很宠爱丁丁,因为他活泼可爱,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凡是丁丁提出的要求,大家都尽量满足,否则,就大哭大闹,怎么哄也哄不好。这样,  相似文献   
996.
教育对培训和形成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培养创新性人才,要改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尤其注意培育创新意识,扶持创新行为,塑创创新性能。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从旅游景点设施和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两方面论述了旅游文化的审美特性及其审美作用。同时指出当前部分旅游业中还存在着与审美相背离的丑恶现象,并分析其产生原因,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98.
营造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高校师生人格的成长和发展,以及推动高校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高校民主文化创立、校园文化阵地建设、竞争文化的构建等方面阐述了校园先进文化内涵的导入.  相似文献   
999.
十八世纪,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它的特质是:一方面,腐朽的一切仍处于统治地位,却已露出摇摇欲坠的端倪;另一方面,新的思想向旧的一切开始了虽不强大却是根本性的冲击,因此,都在动摇着封建主义大厦的根基。这时产生的三类形象——败家子形象、卫道形象、新生事物的形象,都在不同层面揭示着封建社会已近末世的信息。《红楼梦》中的三类男子形象正具有这样的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00.
从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民族性特征出发,分析了传统中国人物画的构图特点;以不同的时空关系构成画面散点透视;以“我”为中心构成画面主体形象;以尊卑主次间的关系构成夸大的画面形象。并进而从哲学精神、宗教精神、伦理精神等方面剖析了形成这些特点的深层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