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9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61.
《七发》是汉代一篇非常重要的文学作品,它的作者枚乘曾先后客游吴、梁,是一位比较典型的藩国文士。藩国文学的背景对《七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在客观上给作者提供了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吸收前人成果的机会,而且作者藩国文士的身份也导致了作品主题具有丰富性。  相似文献   
462.
齐梁时期,诸王幕府群体创作活动频繁,这些群体创作活动促进了咏物诗这一诗歌题材的兴盛。齐梁诸王幕府咏物诗的开拓与新变主要体现在咏物题材的广泛化和日常化以及单纯咏物诗作的大量增加。这些诸王幕府中的咏物诗实践了永明体的诗歌理论,是宫体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梁陈赋得诗的产生提供了一种诗歌题材。  相似文献   
463.
仝冠军 《出版广角》2015,(13):98-99
逛各种论坛时,常见到用十几个字甚至几十个字做题目的帖子,有的题目直接写作据说题目越长越能引入注目之类.这类帖子多是灌水帖,因此题目长的我一般不看.不过鲁迅有一篇题目很长的文章,叫《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却值得一读再读.  相似文献   
464.
郭平教授主要从事写作类课程的教学、中国古代文化研究和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465.
“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儒家和道家对“达”的理解各有不同。魏晋时期的上层妇女在典型“达”风的熏陶之下.体现出自然放越的道家精神的“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466.
刘勰《文心雕龙·谐隐》指出 :“魏晋滑稽 ,盛相驱扇”。可见 ,高雅飘逸的名士也有滑稽世俗的言行举止。导致这种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两点 :天下沉浊 ,不可与庄语 ;玄风的熏染。本文试图运用滑稽美学的理论来探讨“魏晋滑稽“的表现方式及其反映的名士心态 ,以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魏晋风度  相似文献   
467.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以自己的气质来熏陶学生的气质,以自己的灵魂来塑造学生的灵魂。在课堂上应具有良好优雅的风度,它是教师思想感情、文化修养、审美观念的外在表现,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审美情操和心理品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笔者总结了几个方式来体现教师职业的风度美。  相似文献   
468.
从昔日的资源型枯竭城市,到今日的新能源基地。玉门这一因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而闻名的中国西北小城,在转型跨越的步履中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今天的玉门,又因教育改革之名,引来了八方聚焦与注目。曾因资源枯竭、政府搬迁而引发师生流失,资源严重短缺的玉门教育,更因深入践行教育改革。在逆境中实现了华丽转身,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469.
摘要:陶渊明诗文中历来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其田园诗,而诗人所处的乱世,魏晋风度的影响及诗人本身的个性,形成了陶诗作品中另一类诗作的谐趣美,它是诗人率真旷达个性的体现,是对人生苦难的一种淡化和升华,对我国文学史上幽默作品的大量出现有重要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70.
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是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文化现象。从梳理魏晋风度的形象特征入手,归纳魏晋风度精神内涵的实质,继而总结了魏晋风度生命意识的内涵、意识的觉醒、觉醒的表现,以及文学艺术领域中的生命意识表现,在此基础上探究魏晋风度精神品质和生命意识所具有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