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1571篇
科学研究   120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85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19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王笑 《现代企业教育》2014,(14):341-342
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人,影响深远。以哲学与神学的对立统一为逻辑起点,重新展开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图景,启发我们要站在神学、哲学、科学的对立融合的历史景观中,开启时代性需要的哲学怀疑与时代反思。  相似文献   
142.
基于早期的人类学训练,拉图尔在《实验室研究》中开始考察科学的生活世界起源。在方法论上,拉图尔主张采取科学人类学的方法对实验室的科学实践进行微观考察;在认识论上,拉图尔推进了SSK的建构主义立场;在本体论上,拉图尔开创了本体论的建构主义进路。拉图尔的基本立场是:立足于实验室的生活世界,反思科学的认识论建构和本体论建构,拒斥传统科学哲学的抽象形而上学,最终使科学从形而上学复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43.
【导读】吴冠军教授的新作《爱、死亡与后人类:“后电影时代”重铸电影哲学》借由拉康主义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后人类思潮,试图把握“电影之为电影”的本体论要素。这恰恰构成了在后电影时代重新捍卫电影之合法性/独特性的一条坚实的论证途径。引言新千年以降,“后电影状态”(state of post-cinema)似乎悄然“迫近”电影研究的学术场域之中。  相似文献   
144.
发挥哲学的解释和批判功能,依靠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发现理性的丰富内涵和多重维度,阐释交往理性的规范意义和批判功能;论证生活世界的社会意义产生功能和对系统的矫正作用。发生在生活世界中的公众参与是对环评技术活动的规范和约束,是保证环评行政决策具备合法性的唯一条件,是道德实践意识在环评活动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5.
研究生道德发展面临困境,原因在于研究生对道德的本质认识不清、价值判断不明,以及在研究生道德教育中出现了道德主体错位。从本体论、价值论、主体论的哲学视角探析研究生道德的内涵、价值及实现主体。研究生道德的本质是指研究生在“个体—学校—学术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秩序下,在成人成才的过程中,为完成有益于自己、他人、学校、社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任务而需要养成的合乎人性的内在品德要求及外在行为规范。研究生道德的价值在于实现人与人、学生与学校、人才与社会的互利,以一种善的方式使研究生生活得更幸福。研究生道德形成的关键在于树立真正的主体意识,使研究生成为道德成长主体,通过哲学“对话”方式提升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46.
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语发展经历了切音字、国语和白话文三大汉语规范化运动,五四新文化革命先驱者从普及教育、富国强民、振兴中华的美好愿景出发,进行了一系列语言文字以及文学艺术写作方面的探索。由于处于探索阶段,因而形成了很多偏离语言自然发展轨迹的文化症候现象,虽然历经周折,有些关于语言文字改革的建言未能达成共识,同时对汉语规范化产生的效果也不大,但正是在这探索和争鸣声中,汉语有机吸收方言、古语、西方异质语言资源中合于汉语发展实际的成分,最终推动了现代汉语规范化以及现代文学语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7.
当代文本解读理论的发展,主要是以本体论阐释学理论为基点,由过去只注重解读作家—作品转向文本—读者的探究。这一重大转移开辟了文本解读的新时代,促进了文本解读观的多层面变革:即解读本质观,将文本解读作为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活动;解读对话观,把文本解读作为文本与读者"主体间性"的对话;解读建构观,把文本解读视为对意义的开放的理解创造,文本对读者是不断敞开的;解读体验观,认为解读即体验,体验即意义的生成,解读是通过读者的体验显现文本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8.
复合阅读交流本体论:图书馆学重建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向度有合理性,但如果绝对化则造成图书馆学思想的剧烈震荡、深层危机和内在塌陷。汲取后现代和中西哲学的建设性向度,则有利于桥接历史和图书馆学思想断层。我国图书馆学对解构性向度选择性过度解读的根源是客观主义的执着、形而上学的缠绵、伪辩证法的障目。应当提炼中西哲学建设性向度的基本要素,结合图书馆相关理论与实际,提出基于关系型范畴、主体间性和价值论的复合阅读本体论,实现核心理论的重大转移。  相似文献   
149.
美即虚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现象学、怀疑论的视界,对美的存在本质进行形而上的新话语和新思维的追询与回答,从而诞生“美即虚无”这一异于传统美学的本体论,并对虚无这一概念进行深入全面的阐释和赋予它崭新而丰富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50.
体用不二是王弼哲学体系一以贯之之道。这不仅体现在王弼的本体论思想上,而且还贯通于王弼的解易方法论,以及“圣人有情,应物而不累于物”、“名教出于自然”等伦理学命题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