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的伟大任务,这给新农村文学的创作与繁荣带来了契机,作为享誉20世纪文坛的农民作家赵树理其人其文的特点则为繁荣新农村新文学和当前文艺工作者下乡采风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创作者树立了做人与做文的范本。  相似文献   
22.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文章篇》对历史上三十六个文人文德进行评论,指责他们“身陷轻薄”,甚至连伟大的爱国者屈原也在之列。后代不少论者指责其夸大其辞,偏激过分。但如果从家训性质着手,解读他的文人文德论,他的论点有其针对性和必然性,凝聚着其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23.
南朝是中国文学与史学共同发展的时期。南朝“四史”即《宋书》、《南齐书》、《梁书》和《陈书》对当时的文学有很多反映,史臣也有一些具体而详细的评价,这主要表现在文德观、丽辞和新变等几方面。史臣对文学的起源俱有阐述,或强调文学的感应,或强调文章的道德意义和社会作用,俱出于对儒家道德的维护。“四史”史臣还以“丽”为中心的词语来评价史传人物的文学风格,说明他们已经注意到南朝文学重辞藻、重对偶、重音律的审美追求。史臣注重描述文学的发展变化,或选取具体作品来增进说明,或直接表达对文学新变的看法;既有对当时文学主流风格的反映,又有不谐之音的记载,体现出史臣的博瞻远识。  相似文献   
24.
陆时雍之死与戴澳有密切关系。崇祯十二年至十三年之间,戴澳弹劾文德翼、王凝命,这是非东林集团与东林集团的政治斗争。由于此时戴澳所代表的非东林集团势力已处于劣势,兼之此弹劾本系诬告,最终戴澳被逮入狱。陆时雍曾受戴澳赏识,在这场斗争中因提供伪证也被牵连下狱,不久即卒于狱中。  相似文献   
25.
丁添 《文教资料》2013,(35):75-76
文秘不应等同于秘书,它有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职责——文字工作.文秘想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文字”,“文化”和“文德”三方面.  相似文献   
26.
陈暾  张清  涂木年 《广东教育》2009,(10):42-48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 张世杰,范阳人。少从张柔戍杞,有罪,遂奔宋,隶淮兵中,无所知名。阮思聪见而奇之,言之吕文德文德召之为小校。累功至黄州武定诸军都统制。攻安东州,战疾力,与高达援鄂州有功,转十官。  相似文献   
27.
刘淑贞,又名刘淑珍、刘赎珠。生卒年月不详,彝族,明初贵州宣慰使司同知宋钦之妻。宋钦死后,刘淑贞代袭宣慰同知之职。她体恤民情,顺乎民意,数次上京为民请愿。使水东(今贵阳市乌当区、开阳县所辖区)民众在灾年免去了赋税,并亲自纳款拯救灾民,因此深得水东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她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化干戈为玉帛,为维护国家疆域的完整和统一、稳定西南边陲的政局、搞好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明太祖朱元璋特封其为“明德夫人”(又载“文德夫人”)。  相似文献   
28.
李庆文 《传媒》2007,(10):17-18
在目前新闻传媒业盛行求新求变,追酷追顶的氛围下,笔者讨论文德、文品、文风问题,似乎有些不合时宜,有悖潮流.  相似文献   
29.
文德翼“著述甚丰”,但至今未有人对其做过专门研究。他的传记文主要记叙了明清之际赣、浙一带下层官吏和士人的事迹,具有地方史料价值。作者通过传记文传达了自己经历乾坤剧变的歌哭爱憎,其中的论赞对这种感情的传达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0.
《鲁颂》是鲁国创制的礼乐,是对鲁僖公文德和武德的颂美和书写。根据《左传》等相关文献记载,鲁僖公在历史上确实是一个有能力、有作为的国君,其政绩足以告慰鲁国的先祖,完全符合颂诗“美盛德之形容”的创作宗旨,符合“以成功告于神明”的仪式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