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578篇
科学研究   110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101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11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375篇
  2010年   370篇
  2009年   394篇
  2008年   431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280篇
  2003年   317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高考语文文言选择第三题的错点在“错位”两个字上。错位基本集中在七个字上:人、时、事、地、官、无、词。把握了这七个字就可以解决这道题。  相似文献   
52.
王菊红 《考试周刊》2011,(58):49-49
文言诗文年代久远,再加上言语习惯、词汇、语法、修辞等与现代语体文存有相当大的差异,所以现代中学生理解起来往往存在很多困难,如果仅凭语感.就往往难以准确地理解其中的意义,而且容易望文生义,产生误读,造成语感错失,理解可能与原意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53.
一、设计思路史料大数据化及数据库的不断构建,极大地拓宽了中学历史教学视野。这种以系统性、规模化数据平台构建,重视长时段、大容量记录的史料数据库,"可以发现很多隐藏在海量史料中无法依靠传统阅读发现的新知识、新现象"[1],值得一线历史教师多做一些教学尝试和探究。本设计即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论争的主题--民主、科学、儒学等探讨,收集相关大数据史料,包括词频统计、词义演变梳理、数据整合等,从多渠道获取史料信息,由史到论,来揭示该时段的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54.
所谓的词义引申是指从原来词语的意思出发,根据语境以及翻译语言的表达习惯,在翻译语言中选择出相应词语,从而达到翻译语句通顺的目的。在英语翻译过程中,经常会使用词义引申这种手段,本文就英语翻译中词语引申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55.
正语文教育专家钱梦龙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指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老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下文言文教学中最大的弊病。很显然,如何打破文言文教学的传统局面,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及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成为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带着这些困惑,我深读了相关的著作,从而对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6.
中学文言诗文的阅读理解,最重要也最易被忽略的,是古人的名字。一不小心,就会出现找不到主人公的情况。不少学生只背得名句,却不知道诗是写给谁的。如果学生对古人的名字不甚敏感,不太熟悉,则读古文必不甚了了,甚至会闹笑话。名讳,也许与古代的遗俗有关,正因"讳名",所以不能随便"呼名"。与呼名相比,称字则是表示一种敬意。  相似文献   
57.
主要从有效性课堂教学的角度梳理文言传记的教学方法。本着"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着力打造"教学内容少而精,师生精力集中度高,教学活动从容有序,教学立意高,教学挖掘深"的文言传记有效性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8.
2010年-2014年,是各省市自主考试命题日趋成熟的五年。其间,全国一共有85套语文试卷(包括全国卷,不包括上海卷)。这些试卷都考查了文言文阅读这一题型,并且其分值有增加之势(2014年北京卷和上海卷的分值达到了29分,占整个试卷分数的20%)。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文言文考查的内容和形式都趋于稳定: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59.
洞房及考辨     
周仲强 《兰台世界》2016,(10):140-142
"洞房"一词本义与婚房无关,是指幽深的房间,闺房的私密性和感性与洞房的本意和引申义相似。唐中期以后洞房意思逐渐演化为结婚的新房,并形成固定的代称一直沿用至今,这种形态在古时的诗文中得到完整呈现。但在不同语境中,洞房一词的意义被引申,具备多种表意。  相似文献   
60.
忽视对语音知识的教学、听写只注重词义与拼写、对生词的复现没有足够的重视、抓不住词汇教学的重点、词汇教学方法简单,枯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