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737篇
科学研究   60篇
各国文化   38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83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42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胡希  彭玥 《成才之路》2020,(11):21-22
自唐代以来的书院文化是我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到宋朝时则因其兼容并蓄的风格和爱国主义情怀等特质蓬勃发展。文章通过考量宋代书院文化形成的原因及特点,进一步分析其对我国当代高校教育的重要启示,助益于我国当代高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72.
景东儒学教育历史悠久,早在明正统七年就设置卫儒学,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后改府学,建书院、办社学。儒学发展迅速,至明末,科举开科中举人数在云南20个府中排名第十三位。明代景东儒学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一是有悠久的傣族历史和文化作为基础;二是陶氏土知府能顺应历史潮流。以统一大业为重,忠于朝廷;三是明王朝对景东的重视。儒学教育的兴办与发展,为明王朝培养了一批官吏和知识分子,同时也增进了汉民族与傣族等少数民族的大融合。  相似文献   
973.
东林小学原为“东林学堂”,其前身即历史上有名的东林书院。1903年,东林选派顾倬去日本弘文学院学习,回国后任校长,施教新学,在课程上增加了史、地、数理、体操、图画、唱歌、手工等课,重视国民教育和科学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974.
徽州自宋代以来,“崇文重教”,“俗益向文雅”,在朱熹理学的熏陶下,徽州民间对教育十分重视,民谚云:“养儿不读书,等于养头猪”;“富而教不可缓也”;“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在古徽州“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即便在偏僻山村,“莫不有师、有学、有书史之藏”。明清以来,除官办的州府县学之外,  相似文献   
975.
书院多近水,一般都认为是喜湖光山色,风景秀丽所致。实质上,此中蕴含相当深厚的中国古代五行思想,也反映了当时科举制度下,社会的文化和心态。五行之水“润下”,此也是教育的属性。同时,以扬州书院为例,水的特点同样深刻的映射在书院的特点上;再书院建筑更包含丰富的水之五行思想,水还能护佑书院学生的身体健康,提升其金榜题名之运势。  相似文献   
976.
图景·图画无锡别名梁溪,简称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古城。早在七千多年前,无锡就有原始氏族聚居,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公元前  相似文献   
977.
江苏省灌云县板浦高级中学成立于1924年,前身是古海州府的敦善书院。学校于1992年被评为江苏省名中学,1997年评为江苏省重点中学,2008年成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学校教师还被评为连云港市优秀教师群体。在8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  相似文献   
978.
刘琪在《教育评论》2006年第2期上撰文指出,清代书院的膏火奖赏制度是一个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体现了中国古代教育养士观念和供禀制度的变化,是一种以地域为中心的公共性教育资助,且是对“寒士”的一种“补偿”福利,保障了科举选士的公平性。清代书院是明代书院“供给”和“给赡”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并经过了一个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79.
家校合作(home—school cooperation)是现代教育中为促进家庭与学校的互动而倡导的一种策略。学术界对“家校合作”的涵义至今未见统一的界定,其基本的核心内容大致当指学童的家庭、父母或其它监护人与学校、教师形成的一种共同协作达致有利于促进学童成长的关系。目前这种关系的建立已被视为现代学校所不能回避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适应学生健康全面发展需要和学校教育、管理开放性民主性要求的一种制度性保障。然而,时至今日,不论在中国内地还是港澳等地区,现代学校的家校合作还处于探索的阶段,无论在观念、制度还是在技术层面上,都还存在着许多的障碍和不适。  相似文献   
980.
我国特有的"书院"是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大学,因其体制之特别,所体现出的重学术、重怀疑、重教师、兼容并包的治学精神、自由精神和德育精神对现代大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书院独特的治学精神,不仅表现在其注重学术研究和教师质量,更表现在提倡大胆怀疑和兼容并包的精神。而自由精神是书院区别于一般学校的重要标志。书院允许不同学派相互讲学,建立"讲会"制度;教学实行"门户开放",使书院不断贫民化;书院不仅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同时也努力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当然书院的自由精神还体现在其管理上所具有的自主权。此外,德育在书院教育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书院在大力提倡道德教育、爱国教育的同时,更注重进行积极的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