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84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308篇
教育   60058篇
科学研究   4285篇
各国文化   136篇
体育   2156篇
综合类   1851篇
文化理论   414篇
信息传播   8081篇
  2024年   563篇
  2023年   2347篇
  2022年   2782篇
  2021年   2666篇
  2020年   2338篇
  2019年   1848篇
  2018年   832篇
  2017年   1309篇
  2016年   1639篇
  2015年   2545篇
  2014年   5721篇
  2013年   5431篇
  2012年   6354篇
  2011年   6770篇
  2010年   5145篇
  2009年   4998篇
  2008年   6208篇
  2007年   4122篇
  2006年   2990篇
  2005年   2933篇
  2004年   1751篇
  2003年   1295篇
  2002年   1147篇
  2001年   1036篇
  2000年   979篇
  1999年   255篇
  1998年   207篇
  1997年   182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8篇
  1950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对体育预测方法作了整体的分析,讨论了定量预测和定性预测的优缺点,分析了体育复杂大系统组合预测技术,以及解决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并探讨了体育预测方法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2.
中国传统绘画在 2 0世纪所发生的剧烈变革与中国社会整体形态演变和中西文化间的交汇、冲突紧密相连。可以说 ,2 0世纪的中国画历程 ,是在熙熙攘攘的争辩中走过来的 ,回望这段历史 ,也正是在这种中西文化的交融 ,传统与现代的碰击中 ,中国画由古典艺术形态向现在艺术形态的转变。回顾与分析 2 0世纪初的新国画运动对于我们正确把握整个 2 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与变革的轨迹都有意义。从中国绘画的历史来看 ,正如孙克先生所说 :中国画自汉以后 ,接受儒家积极入世思想 ,自然形成了“成教化 ,助人伦”,“千古兴替 ,披图可鉴”的主旨 ,虽然那是为封…  相似文献   
93.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习惯的好坏,会影响到其今后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因此在幼儿尚未形成稳定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之前,应把握培养时机,针对孩子的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方法,有的放矢,使孩子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美好的人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4.
95.
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儿童服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美国公共图书馆开展儿童服务工作的历史及现状作了介绍,并分析了它的特点。  相似文献   
96.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科学知识增殖的急剧加快,个人生命的有限性与科学知识增殖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出。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把人的学习起点提前一些,对婴幼儿实施早期教育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一个理想办法。  相似文献   
97.
98.
我很喜欢刘晓东博士(以下简称“刘博”)的文章及文章里所洋溢出的哲学智慧和执著的钻探精神。他对儿童充满人性的研究使得其理论有滋有味,为儿童的教育描绘出一幅灿烂的前景。这一切对我们幼教工作者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振动作用及清明作用。今年《学前教育研究》前几期的“争鸣”栏目中真正争起来了的便是孙民从(以下简称“孙先生”)与刘博的商榷之文。能看到这种真正的争鸣真是太好了。我仔细拜读了孙先生“也论儿童的精神”一文,他对“儿童精神”这一领域也颇有研究,文笔婉转但又突现了他与刘博在对儿童精神认识方面的本质区别。刘…  相似文献   
99.
李超 《家庭教育》2002,(10):40-41
戴勒斯·李奇提出的儿童需具备的大能力第九条是常识。他对常识的定义是:发挥良好的判断力。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作如下的阐释。一、常识是生存的重要保障常识,一个十分简单的概念,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很普  相似文献   
100.
多元智力观与学前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班杜拉于1977年首次提出自我效能这一概念。他指出自我效能是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并进一步把预期分为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关于某种行为可引起某种具体结果的信念;效能预期是指自己是否具有引发某一结果的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感本质上就是效能预期,表现为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广泛注意,近20年来有许多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人们发现它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任务选择和内部目标设定,还决定我们将付出多大的努力以及在遇到障碍或不愉快经历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