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5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刘英  丁英顺 《传媒观察》2021,(4):100-104
全民族抗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与美国开始建立联系的关键时期,其中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国统区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政治机关报,《新华日报》把美国的新闻通讯和时事述评列为国际报道的重要内容,先后呈现出孤立主义政策下的局外旁观者、“负有重大责任”的世界局势影响者、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关...  相似文献   
632.
操慧  林丽 《传媒观察》2022,(3):97-104
创刊于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被称为一支“新华军”,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公开的舆论阵地。在外部新闻检查和内部整风改版的背景下,周恩来指导《新华日报》创办社会新闻专栏“生活一角”,以强化报纸的群众性。“生活一角”在选题上聚焦劳动群众,密切联系读者挖掘新闻线索,形成语言质朴、叙述客观、体裁多样的报道风格,实现了党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33.
韩红星 《当代传播》2021,(3):109-112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回顾我党办刊历史,总结党在报刊阵地的政治宣传与舆论引导,社论成为记录当时重大新闻与重大事件发表的阵地,是党的思想"号角".1938年1月11日创刊并在国统区持续办报9年多的《新华日报》,被毛泽东誉为"新华军",是抗战时期"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其社论成为宣传...  相似文献   
634.
本文结合政治传播、认同传播等阐释重大主题新闻策划的底层逻辑.重大主题新闻策划如果不能辨明其政治传播的核心使命,则可能出现导向问题;如果不能洞悉其认同传播的方法论,则可能事倍功半;如果不能坚守事实传播的原则底线,则所有目标和诉求都将成为空中楼阁.今年的建党百年主题策划,因其政治传播目标强烈显著,策划与实操者尤需把握好政治...  相似文献   
635.
在全面抗战初中期,《新华日报》《中央日报》响应政府号召,动员工厂、学校以及广大难民向内迁移。在内迁动员中,两家报纸所生成的难民动员文本,分别将难民自身和党国/政府作为其主要受惠对象,体现了不同的主体性策略:《新华日报》着眼于难民个体和群体,注重为其遭遇解困,体现了一贯的团结普通民众抗战的立场;《中央日报》基于党国号令,劝诫、批评难民以及各种受动主体的行为,呈现了内迁过程中的复杂面相,也表征了其应时应势的动员策略与技巧上的诸种缺憾。  相似文献   
636.
双传学 《当代传播》2023,(1):67-73+86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新华日报》代论作为“我们党的领导人发表党的主张的一种最具有吸引力的形式”,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的话语争夺场域中实现了意识形态话语的突围,为凝聚抗战共识、提振抗战信心、壮大抗战力量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一种典型的话语实践,代论是报刊社论的一种特殊的变体形式,具有作者权威、主题重大、影响深远等特征,蕴含着丰富的话语框架。本文基于甘姆森的话语框架理论,分析1938-1947年《新华日报》的52篇代论文本,将其话语框架总结为斗争实践、道理劝服和信念鼓舞三类,并结合话语背后的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透视其所体现的“苦难-斗争”(行为)“、理解-认同”(认知)“、共情-感召”(情感)三种动员路径,洞悉其在斗争解放、政治认同和情感凝聚三个维度的共意动员价值。通过对代论话语实践的框架分析,可以勾勒出意见性话语实现民众共意动员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填补或丰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37.
王宁  双传学 《新闻界》2023,(9):58-70+96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在全面抗战时期,作为面向全国发行的机关报——《新华日报》的任务即争夺“中间地带”的读者大众,以壮大抗日力量。但由于办报环境的复杂性,加之缺乏读者意识,早期《新华日报》并不受读者欢迎。为破解宣传困境,《新华日报》对读者需求展开调查研究。其间,新华报人灵活采用会议调查、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和技巧,取得了良好成效。根据调查结果,《新华日报》实施了改版,目的就是将更多的基层民众纳入中国共产党的宣传网络中。在此基础上,《新华日报》的动员效果得以彰显,并为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创造出新的实践形式,“群众办报”由此成型。考察这一历史经过,可为新时代党报的调查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