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131篇
  免费   333篇
  国内免费   1128篇
教育   237744篇
科学研究   8384篇
各国文化   2656篇
体育   9626篇
综合类   5680篇
文化理论   2042篇
信息传播   43460篇
  2024年   682篇
  2023年   3056篇
  2022年   3891篇
  2021年   3355篇
  2020年   3363篇
  2019年   2655篇
  2018年   1502篇
  2017年   2687篇
  2016年   3941篇
  2015年   6366篇
  2014年   19173篇
  2013年   12691篇
  2012年   14915篇
  2011年   28878篇
  2010年   33080篇
  2009年   29648篇
  2008年   24939篇
  2007年   20464篇
  2006年   19568篇
  2005年   16728篇
  2004年   17079篇
  2003年   13418篇
  2002年   9771篇
  2001年   7196篇
  2000年   5487篇
  1999年   1213篇
  1998年   825篇
  1997年   698篇
  1996年   509篇
  1995年   465篇
  1994年   456篇
  1993年   238篇
  1992年   257篇
  1991年   191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禹颜 《语文知识》2001,(8):16-19
所谓纯数字词语,是指那些能够用单纯数字不表数目另表他意的词语。当然,从广义上来讲,“万万行不得的“中的”万万”,“——都查过了”中的“——”,也可叫纯数字词语。我们这里讲的纯数字词语,主要是指那些不带数目意义“附加值”的词语,甚至把有些姓氏如“一”(一行和尚,唐代著名天文学家)“伍”和“睦”“十”(台湾姓“十”的不少,见《台湾省通志·氏族篇》)等也排除在外。至于节日名称、部队番号、数目节缩语(211工程、863计划、四二一综合症)等,如果没有其“弦外音”,也不在我们的论述之列。纯数字词语的特定意义,大多数是在语流中显现,在语言交际中出示。如:  相似文献   
992.
993.
外来词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把外来词分为音译词,音译加注词和半音译半意译词三类。对音译词选字提出三点:音译时局意兼顾到意义,要注意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和民族心理特征,商品品牌的音译还要考虑到产品本身的特点,并谈了给中国产品取洋名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4.
995.
职业工具的好坏优劣往往决定着职业功效的高低成败,一把生锈的纯斧难以成就精致光滑木器,一张腐朽的破网难以捕捉游如穿梭的黄鱼,关于在成就一项事业前必须首先磨砺好工具的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曾颇有感触地对他的学生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然而,教师的职业工具是什么呢?这个最重要的问题在较长的一个时期里却被忽视了,别说如何使其“锋利”,就连这个工具究竟是什么也不是人人都清楚的。可喜可贺的  相似文献   
996.
997.
“小新疆”在尘土飞扬的背景里突然拿着枪闯进了他的视线,他走上去和对方说话得到了回答:他拿出烟对方欣然接受:他举起机器对方仍然自顾自地玩着手里的枪……他们是谁?家乡在哪里?他们为什么流浪?  相似文献   
998.
陈钰骅 《武当》2001,(5):24-24
能否严格遵循太极拳原理与法则锻炼,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问题。修炼者应先熟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即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著熟”。只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熟悉了,才能在锻炼中慢慢悟到太极拳不同于其他拳种的“劲”。“著熟而渐悟懂劲”,“著熟”是修炼太极拳者正确与否的路标。太极拳经典拳论都是著者的拳艺达到极精境地时的心得结晶。拳理拳法理论著作的熟悉理解,是决定太极拳爱好者能否入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9.
《当代体育》2005,(12):94-94
心有意,境无界。艾弗森的伟大要用心灵去感受。因此,应广大A.l.fans要求,特分五期节选艾弗森自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00.
一些邮友对《中国邮票史》(第八卷)关于“化大革命”期间发行的《木刻图》邮资信封的表述提出意见,特别是对《木刻图》封的分类归属,为什么是“普通邮资信封”而不是“美术邮资信封”提出了质疑。本试就有关问题谈些情况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