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556篇
科学研究   36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55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10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我读白朝蓉     
李明 《集宁师专学报》2000,22(3):59-66,70
有人说,诗与青春同步。笔者则认为,诗与诗心同龄,只要诗心不老,诗之泉就永远会不倦地喷涌。而这颗诗心倒是因人而异,有的过早衰老,成了一座再也不能喷发的死火山。有的则如香山红叶,越到老秋越会涌起一阵阵火焰般的潮动。白朝蓉就是明证。白朝蓉出身于孕育过大诗人李白的巴山蜀水间,从小颖悟过人。  相似文献   
262.
高校大学生恋爱现象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爱情的大学生活是无味的”,“不求天长地久,只图曾经拥有”等观点,在当今大学校园内十分流行。面对这种现象,教育工作者不能视而不见,掉以轻心。应积极引导,使学生正确对待爱情,摆正爱情的位置。  相似文献   
263.
胡适《尝试集》中抒发个人情感的婚恋新诗应该给予重新评价。这部分诗歌在内容上表现了诗人在“五四”前后新旧两个时代交替转换时期丰富、复杂的情感历程,写出了人生中诸如自由与禁锢、理智与情感、世俗与艺术、瞬间与永恒等各种相反相成的“两难”境地。诗人“诗的经验主义”的审美观照,使其诗作在艺术风格上是包含的,而非排斥的,戏剧化手法的运用则使这种艺术风格得以较成功的呈现。  相似文献   
264.
“人间伏虎”喜讯降 泪飞如雨喜欲狂 六十年前的“八一五” 是一个伟大的日子 是一个喜讯如春雷滚动的日子 天空是那么碧蓝 红旗是那么鲜亮 伟大的中华民族 英雄的中华儿女 用鲜血和生命 斩断了日寇的铁蹄 奏响了胜利的乐章 六十年后的今天 听着那雄壮的《黄河大合唱》 心又一次被震憾激荡 回眸望去 祖国的脚步多么铿镪 面对先烈的英灵 我们该怎么做 才能不让他们失望 高擎奋勇拼搏的火炬 珍惜和平美好的时光 记住“八一五” 创造新辉煌  相似文献   
265.
《雨巷》是戴望舒诗艺发展初期最有影响的作品,当时的社会形势比较黑暗。戴望舒心情苦闷,盼望探索新出路.追求诗歌的艺术美。《雨巷》是社会环境的缩影,“结着愁怨的姑娘”是当时苦难民众的象征。  相似文献   
266.
废名是以新诗本解说进入大学课堂的最早实践之一。废名解诗,往往随意而谈,谨慎联想,感受美丽,点到为止。他讲解自己的诗显示出由于诗人“自白”所带来的一种独特的理论优势。他以诗人与批评家结合的眼光,把握一首诗传达情绪的精髓,抓住意象之间的内在关联,又不将诗阐释得过于死板粘滞而限制了读自由想象的空间。在解释程度上不要求绝对的清晰,自觉追求一种含而不露的朦胧。他的“不求甚解”的解诗特点,能带读进入诗的本世界,也余下较多的遐想空间,让读自己去思考和体味。  相似文献   
267.
新诗形式的探索,应和着新诗运动在20年代已经在进行“诗体解放”。进入30年代后,戴望舒倡导的散文美自由体,鲁迅和中国诗歌会倡导的新诗民族形式,以及新月诗派格律体,三足鼎立,并存、交织发展。抗战后的诗坛上,自由体、半格律占据统治地位;40年代中期以后,民歌格律体跃居主导角色。自由体对建国后自由诗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但其散文化弊端也对新诗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新诗民族形式的探索和发展应予充分肯定,而它对五四后的新诗形式的轻视态度,则是有偏颇的。新月时代虽已结束了,音韵美、建筑美的格律诗风仍然牵动着三四十年代乃至今天的新诗发展。  相似文献   
268.
269.
诗歌是以形式为基础的学模式,对诗歌形式的研究是诗歌的重要方向。诗体是诗歌形式的最终表征。在中国新诗中,诗体还远远不够丰富,既有的诗体也存在这样那样的局限乃至缺陷,要张扬诗歌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演变规律,就有必要对新诗诗体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陶保玺的《新诗大千》是一部研究新诗体式的重要作,以新诗的两种主要样式新格律诗和自由诗为对象,对新诗的体式特征进行了全面总结,提出了一些具有诗学意义的见解。  相似文献   
270.
闻一多的诗歌之旅,始于旧诗,更为新诗,归于新诗格律化。其《诗的格律》旨在匡正时弊,救治新诗,于新诗格律化有倡导之功,惟其言说属急就章,缺少学理的缜密。其后,中国新诗格律化继续探索前行,却是道阻且长,至今尚未走出困境。在中国新诗格局中,自由诗与格律诗各有所长,将会长期共存。人们期待中的现代格律诗的几种主导体裁应该是:古典加民歌式的三顿体,突破古典和民歌的四顿体,以及歌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