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2篇
  免费   4篇
教育   1468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59篇
文化理论   18篇
信息传播   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胡适的“自然音节”论是新诗形式初创期的基本理论,它在自然的节奏和自然的声调、韵两个方面为新诗形式奠定了基础。但它也导致了新诗形式的散文化,因为“自然音节”实际上是散文的音节。新诗的音乐不可能是完全自然的,而只能是在不同程度上被艺术化了的。  相似文献   
42.
新诗二次革命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诗86年的创作成绩实在让人无法高估。为免新诗从历史的地平线上消失之虞.须整顿诗坛风气.重建新诗秩序.通过改善诗歌世界、调整情理关系、规范诗体原则这三个方面.对新诗进行“二次革命”。  相似文献   
43.
本文试用在历史的“过渡性特征”中重新讨论胡适之于中国现代新诗史的地位。文章认为,胡适介入中国新诗的理论和实践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他是从偶然出发走向了必然,从自发转向了自觉;正是在这个转变过程里,僵死的旧诗被逐渐扬弃了,鲜活的新诗逐渐创立了。  相似文献   
44.
印象     
又徐徐回到寂寞的地方迢遥的,寂寞的呜咽从一个寂寞的地方起来的跟着脸上浅浅的微笑它轻轻地敛丢了林梢闪着的颓唐的残阳它早已堕到古井的暗水中如果是青色的珍滩小小的他船吧‘是航到烟水去的管的铃矗一是飘落深谷去的)印象@戴望舒  相似文献   
45.
陶保玺近《台湾新诗十家论》,与其前一本作《新诗大千》在诗学理论建树方面一脉相承,该书对诗歌创作的思维形式行艺术技巧进和探索和分析,形成了鲜明的评论特色,有益于指导读阅读和引导诗人创作。该书评论激情漫涌、又客观冷静,具有着唯美的风格。该书在“台独”声嚣中诞生和研讨,表达了大陆诗人对实现与台湾化的对接,共同探讨华诗歌的发展以及渴望祖国尽快实现和平统一的良好愿望。  相似文献   
46.
闻一多先生1925年自美返华前致友人梁实秋函中附有一组旧诗,过去一直被忽略。其实解读这些诗作,对于研究一多先生新诗创作从《红烛》到《死水》的发展,亦好从当时流行的自由体到格律体的转变,对于了解他的以建立新诗格律为中心和旨归的崭新诗学理论,以至对于今天研究新诗现状,思考新诗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7.
48.
姚瑶 《学子》2004,(5):44-44
隔着夜还有多少日子值得回忆无法抗拒你的手掌及我的容颜黑夜在等待着千年梦醒的一瞬这些总在我额头上闪闪发光只有做完这个梦我才能抵达真实横穿人群我将踏上麦地我的日子滴在麦尖上刺痛太阳和你的眼睛我不断地重复黑夜快把我送人土地深处吧做一粒值得回忆的麦粒温暖所有饥饿的胃隔着黑夜我看见母亲把我放在阳光下一层层晾干晾那些思乡的愁苦晾那些黑夜的粼片黑夜我睡在城市的腹部提着镰刀同我飘忽剪影一样在流浪的市井中寻找血性我和麦客们一道从深巷向麦地涌去锋利的镰刀划破黑夜和我的头颅黑夜中我想起了父亲以及成片成片倒伏的庄稼父亲…  相似文献   
49.
闻一多先生1925年自美返华前致梁实秋函中所录一组旧诗,对于研究其新诗创作从《红烛》到《死水》的发展,亦即从当时流行的自由体到格律体的转变,对于了解他的以建立新诗格律为中心、为旨归的崭新诗学理论,以至对于今天研究新诗现状、思考新诗发展,都具有宝贵价值。  相似文献   
50.
叶公超是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的重要批评家.他根据T·S·艾略特的传统观,论证了格律形式对新诗建设的必要性;根据现代汉语的"语调"特性,叶公超认为新诗的格律一方面要"根据说话的节奏",一方面要"切近情绪的性质",在这两个原则的指导下,他从节奏、和谐、时偶与均衡等方面提出新诗形式建设的基础.他的新诗批评对于澄清当时新诗观念上的混乱,促进新诗的形式建设有重要意义.叶公超研究至今还几乎是一片空白,这种局面亟待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