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3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6篇
教育   64218篇
科学研究   1535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799篇
综合类   712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566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325篇
  2019年   472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504篇
  2016年   884篇
  2015年   1851篇
  2014年   5902篇
  2013年   5331篇
  2012年   6163篇
  2011年   8038篇
  2010年   7461篇
  2009年   7178篇
  2008年   8424篇
  2007年   6132篇
  2006年   3263篇
  2005年   3317篇
  2004年   1167篇
  2003年   396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在实施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课程理念成为推动科学课程改革的关键。实验探究是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的最基本特征,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具有其他教学形式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笔者现就新课标与旧大纲教科书(人教版)高中化学实  相似文献   
972.
蔡爱民 《山东教育》2011,(12):49-49
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理念已逐渐被人们接受,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经过几年科学素养培养的学生.在课堂上,尤其是在探索活动开始阶段的发散性思维、探究活动的过程、探索结果的汇报等方面仍存在无序性、  相似文献   
973.
目前不少公开课已演变成为"公开"而上的课.公开是目的,课只是一个走秀的平台,主角是教师,学生是道具.这些课确实能够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教学过程流畅,节奏清晰,学生的活动充实,师生间的互动精彩.但听完之后真正一了解,课堂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甚至有些课也像春晚一样经过多次彩排,于是不免为课堂上的学生感到悲哀.  相似文献   
97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新课程改革浪潮的兴起,睢宁大地早已陶醉于课改春风送来的芬芳.新课程体系的课程改革,不仅点燃了睢宁师生胸中的激情,激活了睢宁师生头脑中的思维,也孕育出了一片教育研究的沃土——高效课堂的探索与推行.  相似文献   
975.
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数学教师要关注并思考的课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从教学备课、教学目标、学生参与、优化课堂、营造环境等方面阐述了实施课堂有效性的策略和技巧.  相似文献   
976.
2010年6月,笔者有幸到中国宝岛台湾参观访问,期间获得一整套最新版本的台湾高中生物教材,全套教材共5本,高一、高二为必修教材,高三为选修教材。其中,高一全册为基础生物,由全华科技图书公司出版发行;高二分上、下两册,由南一书局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977.
新课程实施已有多年,如何使教师尽快克服传统教育思想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惯性干扰,正确使用现行教材,开展好探究实验教学,使初中物理教学全面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是目前教材教法研究中的一大课题。笔者认为,要更好地开展探究实验教学,提高教学  相似文献   
978.
文章在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深化对师生关系的探索,从而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依据,为促进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79.
陈国锋 《文教资料》2011,(31):59-60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更关注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提问在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只有深入研究教材,科学设置问题.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兼顾全体,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980.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但考试成绩不应该也不能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途径和手段,我们还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评价的具体化、幅度性评价和对学习小组的评价,能使各种层次的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