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2108篇
科学研究   201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46篇
综合类   107篇
文化理论   33篇
信息传播   2905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322篇
  2012年   485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455篇
  2007年   303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新闻记者》杂志2004年第7期上发表的潘力剑先生《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以下简称《范式》)一文,就研究范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阅读过程中,笔者也产生了一些相关想法,有的与之相同。有的则相异甚至相反。  相似文献   
122.
近年来,记角色边缘化现象凸显,采访报道一味追求娱乐化、低俗化,追求离奇情节,大炒名人新闻,肆意侵犯他人隐私,已在受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人们不禁要问:记在采访报道中应扮演什么角色?难道仅仅是诲淫诲盗内容的制贩或是无动于衷的冷血“看客”?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新闻记在社会活动中扮演的社会角色重新作一番剔肤见骨的自察和反省。  相似文献   
123.
陶宏祥 《新闻三昧》2005,(11):14-15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阵巨大的轰鸣,搭载着我国两名航天员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了。此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门成立了报道组,开始进行前期采访,其中向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的家乡派出了记。  相似文献   
124.
由人 《新闻三昧》2005,(11):27-27
首都某报1月20日报道,记17日来到南京市地下物重点保护区雨花台区,走进南京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工地,看到4名男子在挖开的大坑中破开棺材,取出了两个白瓷瓶,一男子说,“这可是六朝时期的,最起码能卖到一万块。”另一人说,“走吧,明天再来。”四名男子收拾好工具随即离开。消息标题是《雨花台:记眼见盗墓贼,大白天刨开六朝古墓》。通篇看不出记对此采取了什么制止措施。  相似文献   
125.
记得一位老记者曾说:“新闻记者的第一技能不是写作而是发现。”《陆水管理局上书全国人大》这篇消息能获全省市州新闻奖一等奖,我深深地体会到:新闻报道源于发现,发现源于新闻敏感。如何获得新闻线索呢?新华社著名记者徐人仲说:“新闻采访线索可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一个数字、一句话、一种现象;也可能是比较复杂的事。它的来源十分广泛,记者的所见所闻,都有可能成为线索。”抗日战争期间,著名的战地记者陆诒去重庆找周恩来,谈及新闻线索缺少时,周恩来对他说:“当你在新闻线索实在贫乏之时,不妨到茶馆里去坐坐,听听群众在谈论什么,想些什么。”陆诒深受启发,随即去访问几个擦皮鞋的儿童、嘉陵江渡口的船夫和室内公共汽车售票员,写了不少访问记和特写,受列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126.
隐性采访的双重制衡--法律限制和伦理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阳 《今传媒》2005,(2):20-21
一隐性采访又称为秘密采访或暗访,是新闻记者在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前提下,运用摄像机、录音机或照相机等工具,秘密采获新闻事实的方法。隐性采访的基本特点是:其一,记者隐去了真实的身份出现在新闻现场,即隐性采访是记者带有主观故意的行为,这与采访不期而遇的目击性新闻有所不  相似文献   
127.
新闻事件发生时,记者必须在现场.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而作为摄影记者.更是必须争取在第一时问亲临现场。采访完海啸峰会后,我转道棉兰.于2005年1月8日晚上10点搭乘美军直升飞机才到亚齐。离2004年12月26日海啸发生已经过去12天.相比国际媒体《泰晤士报》、《新闻周刊》等,在第一时间上已经晚了。不过.那边的救灾工作还在继续,众多的灾民、国际救援组织、新闻记者都在那里。就在我1月13日从亚齐回到棉兰的第二天.还在机场赴亚齐办理证件处碰到悉尼一名65岁的老记者要赶往灾区,他的精神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28.
近些年来,新闻队伍中的个别编辑、记者的人格失缺,奉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侵权新闻”、“低俗新闻”和“虚假广告”屡禁不止。这些社会公害严重损害传媒的形象和公信力.塑造新闻工作者的高尚人格素质成了当务之急,范长江说,“有了健全的人格,才配做新闻记者”。重温这句话,仍发人深省。我以为,守责、守法、守信、守德,是我们新闻工作者人格的四要素。  相似文献   
129.
闲话经济新闻记者的知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上的新闻是面向大众的,可是我们的经济新闻。特别是金融新闻,版面呆板,术语连篇的居多,只有专业人士和特别需要这类信息的受众才会接触,难有其他的接受者。国外的金融新闻稿件,大多是通俗易懂的,即使是高级报纸上的评论。一位读过国外这类新闻的作者写道:“笔者经常阅读国外报刊和通讯社的金融报道,感到他们的稿件一般都很少有行话术语。  相似文献   
130.
我们是记者     
刘畅 《青年记者》2005,(11):11-11
新闻之外,是否有人生的情怀?一年又一年,我们秉笔天涯,以忠实的情怀逼近事实,以最快的速度传递讯息,只为让微弱的声音变得响亮,让真切的声音传得更远.而在这传递事实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徘徊在心灵与良知交汇的路口,眼角不觉涌出泪水,因为不忘客观,我们是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