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说起来惭愧,知道中大有个博学鸿儒黄际遇先生,我是在黄家教先生的课堂上听来的。 黄家教先生是中山大学的著名语言学家,我们当面称他“黄先生”、“黄老师”,但背称他“黄家老”、“家教老”,甚至“家老”。我至今不知道是我们的创新呢,还是沿袭学长们的称谓。1983春天,他给语言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开《汉语方言学》课。黄先生的课,有趣的例子很多,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1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方言学会、上海语文学会和上海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上海大学上海方言与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五届汉语方言语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乐乎新楼举行。来自中国内地、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语文》2014,(6):F0002-F0002
李鑫,四川文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学、语言教学研究。主持的科研课题有四川省达州市社科联项目一“秦巴地区的方言对比研究”,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川东地区和陕南地区的方言分支研究”。参与四川省教育厅“高考语文科目考试改革探索”等多项课题。  相似文献   
14.
汉语方言学的传统、现代化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方言学始于扬雄《方言》,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其中传统方言学经历的年代最长,长达近2000年,其特点是从文献研究方言,其主要目的是为解释经典服务。现代语言学时期也已有80来年的历史,它的特点是将从西方输入的现代方言学与中国传统音韵学相结合,而两者的结合是非常成功的。目前汉语方言学正在进入社会语言学的新阶段,社会语言学的理念和研究方法基本上是从欧美引进的,但是由于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在许多方面大不相同,所以中国的社会语言学应该自有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专门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某种特定语言具体的个性规律.理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一般语言,即人类所有语言的共同规律.应用语言学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专指语言教学,特指外语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广义的应用语言学是语言学在各方面的应用以及各有关实际领域的学问的统称.当代方言学有两大研究领域: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社会方言是语言的社会变体,二者的研究内容、角度和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地域方言仍将是汉语方言研究的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16.
汉语方言调查研究近百年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现代汉语方言学,走过了将近百年的历程。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以最重要的方言著作为纲,将现代汉语方言学的产生和发展分为“现代汉语方言学的诞生”、“现代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发展”和“现代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繁荣期”三个阶段,对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形成和发展的道路进行了梳理和评述。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在方言调查中,如何处理理论和事实、继承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要把理论和事实结合起来,在事实的基础上讲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讲事实;继承“强调田野调查,强调语言事实”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地理语言学从空间上描写和解释语言的分布和发展,在中国具有重要发展前景.对南岳衡山354个村子进行高密度地毯式调查,可以细致地看到地理和语言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的客家研究基本局限在客家源流和方言上,尤其是纠缠不体的客家源流问题极大的限制了客家研究的全面深入,21世纪的客家研究,应在上半叶里,以客家文化即将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日见消逝的紧迫感,在明确客家研究的性质,目的,任务,内容与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以中古汉族民间文化为特色的客家学,基本完成客家学的理论建橡和客家文化的全面整理与阐释。  相似文献   
20.
在新疆流传很广的民间故事《兄妹成婚》,有一个鲜活的新疆汉语方言文本,通过对这一文本的全方位语言学解读,生动地展示新疆汉语方言词汇与语法方面细节性的特点,是本文在方法论层面上有意识的探索。同时,也希望通过对这一文本的语言学描述,为新疆民间文学进一步的文学研究和文化学的研究提供可信的语言学依据。文中大量的同样来自新疆民间故事的书证材料,则为结论的信度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