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6022篇
科学研究   237篇
各国文化   45篇
体育   107篇
综合类   312篇
文化理论   54篇
信息传播   66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317篇
  2014年   620篇
  2013年   551篇
  2012年   523篇
  2011年   588篇
  2010年   613篇
  2009年   594篇
  2008年   529篇
  2007年   469篇
  2006年   360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荆州方言中,“X+人”式词语实际上是“使人X”结构的缩写,本身就具有消极的被动意味。“X+人”式词语表现的是“X”持续作用在人身上,“X”超出了人能承受的范围后出现的负面感受。又因“X+人”式词语在荆州方言中不强调动作而是表达负面感受,与“X+人”动宾式短语表动作有明显区别,因此应当是形容词而不是动词。与普通话的“X+人”式形容词可以作定语,能表达正负面两种感受相比,荆州方言的“X+人”式形容词不能做定语,且只能表示负面感受。  相似文献   
32.
本文从根本原因、依托、外部因素、内在动力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方言电视节目兴起的原因,预测了其发展趋势,并理性地看待因其出现而引发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3.
行唐方言儿化变音主要有变声、变韵、增音三种类型,即变声为复杂辅音■与■、变韵为复杂辅音声化韵■、增生闪音■。三种类型的儿化变音现象尤其是闪音在行唐周边及河北中南部多个方言中都有分布,其中闪音与儿缀音值、声母部位、介音类型、复杂辅音表现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4.
主要探讨赣语泰和方言中的三个常用动词,考察它们的本字以及它们在古今汉语中的使用面貌.  相似文献   
35.
自古以来,东北就是不同民族的交汇地。各民族的语言在历史发展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接触。满语、日语、俄语等与汉语的接触,对东北方言的形成造成了深远影响。在东北县级以上地方志中包含方言资料的有296部,辑录到方言词58000多条。对这些词进行整理并运用语言接触理论分析,探讨东北方言的形成和发展,开展汉语东北方言、普通话和其他民族语言之间的比较研究,对研究现代汉语的方言接触现象和成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构词理据是对事物进行命名的依据,是深入理解词汇构词方式和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文章以襄阳方言词汇为语料,从事物特征理据、修辞理据和文化理据三方面剖析词汇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37.
针对莆仙地区年轻群体对本土语言日渐陌生化的现状,提出将网络表情符号作为承载莆仙方言的新媒介,以激发年轻群体对本土语言的兴趣,提高年轻群体对莆仙方言的认知水平和使用频率。通过对莆仙方言特色的总结,结合对方言网络表情符号内容及视觉设计的分析,以莆仙方言中的经典语料和莆仙地域文化为素材,进行莆仙方言网络表情符号设计实践,探索了方言网络表情符号中各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希望有助于方言的时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38.
蒙城方言“照”有独特的方言含义和用法,表示“可以”“行”。“照”搭配构型有:“照+了”“不+照”“可+照”“能+照”等。通过对蒙城方言中“照”共时层面上的语义阐释,探析出“照”的文化内涵为:婉转表达的世界观、物化衡量的价值观和道德礼仪约束。  相似文献   
39.
作为当代浙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陈岛垦荒精神要想扩大自身的传播范围,就有必要启动大陈岛垦荒精神形象研究,这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大陈岛垦荒精神形象指的是社会大众在感知“大陈岛垦荒精神”现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总体印象和判断,具备关系性、社会性、评价性、可塑性等特点。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受到“大陈岛垦荒精神”现象的呈现、感知主体的认知能力与方式、形象传播等变量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基于此,我们可以通过推进大众化形象塑造、构建全过程传播体系、做好日常性形象管护,来设计规划大陈岛垦荒精神形象。  相似文献   
40.
追求美好生活是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奋斗的目标。大陈岛垦荒精神因劳动创造而产生,劳动创造也因垦荒精神而更加美好。大陈岛垦荒精神蕴含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内在价值。进入新时代,台州更要突出“垦荒精神立心”的价值引领,坚定地走好新时代垦荒路,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创造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