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78篇
科学研究   4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通过技术数据分析、优化系统滤系统、改进药剂投加方式等改进系统工艺,使原有系统的水质得到了改善,满足了高炉和汽机的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72.
"侧尊"是《仪礼》中经常出现的动作,常与"房"相连出现,多出现于行礼时的器物放置之处.唐贾公彦的《仪礼疏》和清张惠言《读仪礼记》作为对《仪礼》经注作出独到的见解的经典注疏,对"侧尊"的讨论存在互相矛盾之处.贾公彦认为《仪礼》中与"侧尊"有关的情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无偶、独一",另一种是"""边".张惠言认为《仪礼》...  相似文献   
73.
汉语学界在格宾语的细化、语法后果及实现机制上做了很多研究,但鲜有学者研究英汉中格宾语的语义内涵区别。根据格宾语的"事例"和"现象"的区分,英汉格宾语的形成机制也有所不同。英语中的格宾语是"事例",语义内涵没有发生变化,而汉语中的格宾语由于长时间使用而形成规约化构式,是"现象",表示抽象的语义含义,并产生跨文化附加含义。英汉格宾语是否具有跨文化附加含义反映了英汉思维的差异。  相似文献   
74.
目的:通过对藏药"玛"抗炎、止痛的药理观察,探讨该药的抗炎、止痛的药效学作用,为临床上寻找安全、有效、具有藏医特色的抗炎、止痛药品提供依据。方法:研究藏药"玛"不同提取部分(水浸膏、醇浸膏)对小鼠耳部肿胀和小鼠痛觉影响。结果:藏药"玛"的水浸膏和醇浸膏组表现出明显的抗炎作用并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5.
以三角形的外接圆上除顶点外的任意一点为焦点,有且只有该三角形的一条切抛物线;以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外部和它的任一个内角所在内部的公共区域内任意一点为一个焦点,有且只有一个该三角形的切椭圆。  相似文献   
76.
四年级的《王戎不取道李》告诉我们一定的道理,表现了王戎细致的观察以及小年纪大智慧的人物特点。本文从解读、品读、诵读这几个方面分别分析了这篇小古文的文意、写作手法、韵律之美,同时为古文教学实践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7.
在古代汉语中,借事物的性状相代是借代的一种基本类型,属于“借”,包括属性借代、色彩借代和状态借代等方式。它主要分布在韵文语体中,基本表达功效是简洁语词、突出性状、协调声韵。它有别于“借事物的特征、标志相代”、“用抽象代具体”.也是“兼代”、“中心语的省略”所概括不了的。这种借代在现代汉语中仍有旺盛的生命力.有些已经凝...  相似文献   
78.
逸”作为修辞本模式,其建构的基本心理机制是通过在正常逻辑叙述中暂时脱离正常逻辑叙述的轨道,以新异性的内容引发接受的“不随意注意”,从而达到维持正常叙述得以完成的目标。这种修辞本的建构,从表达上看可以突破正常平实叙述的冗长沉闷而增添叙写的活力,使修辞本生动而富有情味;从接受上看,由于表达在常式定式的叙写中枝逸出,增添了叙写内容中不应有的信息,使接受在味;从接受上看,由于表达在常式定式的叙写中枝逸出,增添了叙写内容中不应有的信息,使接受在本接受中的定式思路受到了突如其来的刺激,从而提高本接受的兴趣,在本解读中获得更多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9.
藏于东京大学的淮邑同辅氏《蓝关九度道情》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道情刻本,其中最为特殊之处,便是作为“第一读者”的同辅氏的序、每章的评和后记的跋。作为道情故事的读者和整体文本的“第二作者”,同辅氏的文字中蕴含着较为明显的儒家中心色彩,与道情故事中蕴含的道家中心色彩形成了反差。本文针对这个矛盾点,通过对同辅氏文字的话语色彩和道情故事的话语色彩的分析,揭示其趋儒和趋道的两重话语色彩;并以此为契机,分析两重话语得以结合的文本内部成因与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80.
杨波 《学子》2014,(2):28-28
正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学会了打架,在充满讽刺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学会了指责,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学会了自信。一天课后,我走出教室,带着疲惫回到办公室,课堂上的情景还在脑中浮现。耳边突然传来轻而有力的敲门声,我抬头望去,几个小脑袋已探进门来,身子却留在门外,几双带着羞怯与渴求的眼睛正朝我张望着,我招手让他们进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