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23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324篇
教育   20657篇
科学研究   4282篇
各国文化   267篇
体育   1859篇
综合类   2247篇
文化理论   444篇
信息传播   2213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513篇
  2022年   458篇
  2021年   468篇
  2020年   485篇
  2019年   565篇
  2018年   287篇
  2017年   575篇
  2016年   803篇
  2015年   1357篇
  2014年   2679篇
  2013年   2330篇
  2012年   2556篇
  2011年   2569篇
  2010年   2366篇
  2009年   2327篇
  2008年   2192篇
  2007年   1861篇
  2006年   1549篇
  2005年   1218篇
  2004年   1138篇
  2003年   995篇
  2002年   759篇
  2001年   626篇
  2000年   501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作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中国的碳排放问题不仅体现在总量增长方面,而且也体现在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变化方面。从大区地域系统变化来看:东部地区的碳排放始终在全国占据着主导地位;中部地区碳排放在全国的比重表现出稳中有降的态势;西部地区比重虽较小,但基本保持着上升趋势。从省(区、市)级变化来看:1953年以来,碳排放的区域差异不断增大,并且其变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1952年为起始阶段、1953年-1980年为初级分化阶段、1981年-2005年为快速演进阶段。本文试图通过产业-能源关联和能源-碳排放关联两个基本评价模型,解析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①产业结构的演进决定着一次能源消费的基本空间格局;②地区产业结构多元化程度越是走向成熟,其一次能源消费的增速也就越是减缓;③缓慢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是难以降低地区碳排放增长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快产业结构演进速率以逐步减缓地区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以及最大限度地改善各地区、特别是东部地区的一次能源供应结构,是有效控制区域碳排放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2.
中国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与减排途径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1,他引:19  
李艳梅  张雷  程晓凌 《资源科学》2010,32(2):218-222
作为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消费大国,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总量不断增长,1953年-2007年的50多年间,碳排放总量增长了40多倍。并且其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953年-1980年为低增长阶段,特点是增速较快但波动较大、增幅小;1981年-1996年为稳定增长阶段,特点是增速非常平稳、增幅较大;1997年-2000年为缓慢下降阶段,特点是碳排放量略微有所下降;2001年以来为快速增长阶段,特点是增速快、增幅大。本文以1980年-2007年为样本期,构建因素分解分析模型,计量经济总量增长、产业结构演进和碳排放强度变化所产生的碳减排效应。结果表明:造成碳排放增加的因素是经济总量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而产生碳减排效应的因素惟有碳排放强度降低。可见,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必然伴随着碳排放总量的增加,未来降低碳排放的主要途径是调整产业结构和降低各产业的碳排放强度,而后者的实现需要借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改善。  相似文献   
993.
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离不开进出口的因素。本文通过对1979-2008年我国进出口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利用VAR模型对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进出口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三者互为因果,但相互影响的程度并不是太高。主要建议是应该重视进出口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不断调整进出口战略,进一步理顺进出口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相互作用的通道,从而实现三者长期良好的互动。  相似文献   
994.
旅游用地即是土地利用中用于旅游业发展的土地资源。广义的旅游用地是指旅游业用地。通过对旅游用地概念的诠释以及对其复合性特征的描述,分析了旅游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规避的对策,提出政府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中加入对旅游业用地的专门规划。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云南省目前旅游用地现状及实现旅游业旅游用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5.
在分析体育旅游和循环经济内涵基础上,论证了发展体育旅游和循环经济的耦合效应,提出了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体育旅游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96.
苏州作为一个小桥流水人家的人间天堂自然引得众多游客趋之若鹜,但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纪念品却存在着长期滞后、同质化严重等问题,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苏州旅游经济效益。如何针对这些现状丰富苏州水乡旅游纪念品市场,开发新的纪念品种类,设计更具有时尚元素与苏州特色的纪念品,已经成为当前苏州水乡旅游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此,作者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箱包为例,积极探索苏州水乡服饰类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设计。  相似文献   
997.
文化遗产旅游原真性包含遗产原真性和原真的遗产旅游体验。遗产管理者与旅游管理者并非道不同不相为谋,而是有着广泛的共识基础和利益诉求。在原真性的追求上,二者有着共同的责任。围绕原真性,努力作好遗产的保护、展示和解说工作,是实现遗产本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的重要途径。文章对遗产旅游研究领域中的原真性概念演进略作铺陈,并以此观照海防遗址蒲壮所城的遗产管理与旅游开发工作,发现蒲壮所城在遗产保护、展示、解说和宣传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其改进的主要路径及策略要点。  相似文献   
998.
合作经济组织是提升观光农业与农村旅游产业专业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的有效模式之一,它对转变农民观念、整合产业资源、延长产业链、促进农民就业与增收,乃至保护和提升地方文化、创造地方品牌,以及实现国家的环保旅游等方面成效较为显著。阐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历史、概念和性质,从不同角度分析农村地区兴办旅游合作社的必然性和其带来的效益,明确农村地区旅游合作社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999.
旅游管理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中新兴的热点专业之一,与传统的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教学相比,本专业更加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注重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在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应该更加突出专业人才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山西同类院校的同类专业中,运城学院率先提出旅游管理专业"5+1+2"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00.
发展服务业是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且差异巨大,经济转型的目标、方式和途径也必然有所差别.以我国107座地级资源型城市为样本,对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服务业2005—2015年的发展态势进行比较分析,结论表明:资源型城市的服务业发展符合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但滞后于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整体进程;不同类别的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各城市的特征与其区域分布、城市类型、经济增速和工业化阶段有关,尤其受到所处工业化阶段的影响.资源型城市发展服务业,不应单纯提升服务业占比和片面追求服务业高端化,而应与其所处工业化阶段相适应,并充分利用资源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才能顺利实现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