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553篇
科学研究   73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45篇
综合类   56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23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视译是口译领域里极少为研究者涉足、但误用误读现象较多的一个议题。为澄清相关概念,纠正术语使用不规范现象,首先应杜绝使用"视译"这一简称,代之以"视阅口译"与"视听口译"以供区分;其次,应将"视阅口译"与"视听口译"从同传和交传的范畴内区分出来,还其本来面目,以独立的身份与同传交传并列为口译形式之一;最后,需消除视阅口译仅作为同传训练踏脚石的印象,应将其视为一项复杂的口译活动进行专门化的系统培训。  相似文献   
42.
"旭日阳刚"业余组合演唱的歌曲《春天里》,感动中国,轰动一时。这一现象引发对时下音乐教学的诸多反思,如艺术与技术的关系、表演时的状态、艺术修养的积累、生活体验与音乐的表情达意、舞台感等。最有价值的音乐表演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共鸣,音乐教学不可舍本逐末。  相似文献   
43.
齐秀珍 《教书育人》2011,(33):68-69
一环境育人的教育心理学效应从人的心理状态看,无意识的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途径。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环境设置教育是一种无意识教育,即是不被受教育者察觉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是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案,在受教育者周围设置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会,使受教育者在  相似文献   
44.
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克服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相互分裂的精神病态和危机,在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相互补偿、整合与转化中,创造和谐时代精神,追求心灵健康和人生意义的"自性和自性化过程"。脱离自性和自性化这个核心及其对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沟通与整合作用,望文生义地将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解为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核心理念,并从集体无意识和原型出发去理解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性质、宗旨和意义,是对荣格的误读。克服对荣格理论的这个关键性误读,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关于荣格原型批判理论再认识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5.
戴海光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4):21-25,29
苏曼殊是清末民初萃集革命与创作于一身的“奇人”。综观他的六部小说,在清新飘逸、温柔凄艳的文字中,蕴含着浓厚的恋母仇父情结,而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恰恰是这种情结出现的根源。这种情结的作用,导致了苏曼殊在小说中呈现出过分地褒扬女性而极度地贬低男性的两极对立的情感取向。、  相似文献   
46.
47.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青少年的成长方式。日前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扬州大学举办了"全国学校体育高峰论坛暨‘扬州会议’40周年交流活动",与会学者围绕新时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求证,包括学校体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身教育"发展理路,基于历史经验的学校体育工作"微变革"策略,学校体育中"集体无意识"状态的思想根源,以及基于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学校体育研究方法论。另外,与会学者回顾了四部委联合组织的1979年扬州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的基本精神,梳理了"体质论定位"的历史脉络,重申了"体育是通过身体的教育"这一根本性理念。  相似文献   
48.
莫言的作品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最具有鲜明特色并倾注作家丰沛情感的莫过于《蛙》中的姑姑。莫言对姑姑重男轻女集体无意识的质疑、雄性化的女性形象等描写无不彰显了姑姑追求与男性平等的主体意识。在《蛙》中莫言有意遮蔽对男性形象的塑造,着力于将女性个体融于宏大的国家历史背景之下,在"极致"的计划生育环境冲突中凸显女性的命运。女性觉醒者无路可走的历史困境往往造成了女性的悲剧结局。这也是莫言的《蛙》带给读者的思考与文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9.
周新顺在《文史哲》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误读”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泛使用的批评术语,常常被望文生义地理解为“错误解读”而致误用和滥用。事实上,当代批评理论中的“误读”说是20世纪西方新批评、阐释学、接受美学以及解构主义等文论流派逐步发展的产物,其要义恰是以颠覆传统的正、误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50.
本文由“原道”英译分歧引发的学术思考切入,通过拨清“原道”本义的迷雾,解蔽西方汉学语境下的误读与洞见,藉以澄明刘勰文道思想中隐而未彰的义理。研究发现,吉译、戈译、黄译、宇文译、梅译和康、张译,都以超验所指或宗教上的人格神替代“道”,这些对“道”义的重构而导致西方文化语境下“道”义的缺席与变位,实际上是对刘勰文道思想的误读。中国文论核心思想的外译,应参酌原典,保证其要义不失真的同时,尽可能厘清诸概念间的逻辑关联,避免产生肤表不切的比附或征用。此外,客观体认误读及其背后的哲学所指,考虑其在新文化和理论语境中的有效性,给予其适当的跨文化阐释或注释,才能在中西文论间达成真正的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