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5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物权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该制度是以牺牲财产所有权静的安全来保护财产交易动的安全,旨在维护交易第三人的利益,该制度以无权占有人以财产所有权的移转或其他物权的设定为目的。我国《物权法》第一次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并且规定该制度适用于动产领域和不动产领域,这是我国物权法立法对传统物权法的重大突破和重要成果。但是《物权法》对于善意取得构成要件的规定过于简单,对各个构成要件的内涵缺乏规定,造成了法律适用和衔接上的困难,如不能和合同法有效接轨,适用范围也较为狭窄,造成对善意第三人保护缺乏法律根据。笔者试图对我国善意取得制度中的缺陷进行分析,提出了明确无权处分的概念和外延,规定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等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2.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物权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物权法》第一次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创新性地将传统的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不动产领域。《物权法》规定的善意取得构成要件较少,有些要件规定不太合理。《物权法》应规定赃物的善意取得,明确遗失物的善意取得规定,不以"合理的价格有偿转让"作为构成要件,应对无权处分及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作出规定,应将其他物权善意取得的规定具体化,还可以规定债权的善意取得。  相似文献   
43.
三人关系的不当得利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形,即无偿的无权处分时所涉及的不当得利.因为对无权处分人不构成不当得利,第三人又可基于善意取得制度而取得所有权,因而如何保护原权利人的利益,成为一个可值探讨的难题.  相似文献   
44.
处分行为是导致物权变动的最常见方式,而物权变动模式是连接处分行为与物权变动的媒介或方法。在不同物权变动模式下,对于处分行为的界定不同,也将导致对于无权处分行为的界定和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认定有所不同。以不同物权变动模式为视角考察无权处分的概念并选择最为合适的物权变动模式,可以为解决《合同法》第51条和《买卖合同解释》第3条在法律适用上可能发生的冲突提供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45.
父母将登记在未成年子女名下的房产抵押,引起了交易活动中交易安全、第三人信赖利益以及未成年人财产利益保护之间的冲突,亟待考量。当前该种抵押的行为存在权利归属不明确、处分行为性质模糊、处分行为导致的后果不适当等困境。由于个案之间情况相差悬殊,价值判断和政策考量不应过于死板,且不能过于偏颇倾向于某一种利益。应对问题进行规范分析,明确没有特殊情况登记在未成年子女名下房产应属于未成年子女单独所有,《民法典》第三十五条属于对父母抵押行为的法定限制,行为最终的法律效果应结合个案和基本原则的考量来决定有效与否。  相似文献   
46.
[案例]路某与陈某是好友.2005年6月,路某打算买一套商品房,为了方便从银行贷款,路某征得陈某同意,将房产登记在陈某的名下,但买房费用及一切的手续费用都由路某支出,房贷也由路某来还,双方还为此签了一个书面协议.2007年8月,路某与陈某关系恶化,路某决定将房卖出,并已找好买主.但陈某拒绝配合,说路某无权处分房产,因为路某不是房屋所有人,真正的房屋所有人是房产证上的署名人,即陈某自己.路某起诉至法院,要求法院确认房屋所有权.  相似文献   
47.
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一直以来都是法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无权处分制度是民法中的重要制度,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在物权行为立法上持不同态度,导致在定义无权处分问题上出现较大差异,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因此自然也不同。本文从分析无权处分行为之含义入手,深入分析不同物权行为理论下各国对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立法差异,结合相应司法解释之不足提出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48.
自199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来,使我国合同法归于统一,适应了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的要求,新合同法对原有的合同方面的立法,在合同的概念,合同的效力,合同订立,变更,解除,违约责任等方面做了修改和调整,因此有必要对新合同法进行理论的研究与探讨,现仅就限制行为能力订立合同及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的效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9.
无权处分涉及到原所有权人、无权处分人以及第三人的三方法律关系,特别是在原所有权人与第三人的利益之间,法律应该站在哪一边,如何协调他们的矛盾与冲突,是法律应予以关注的焦点。善意取得制度在理论上存在矛盾,在审判实践中常陷于两难困惑。在对因无权处分所涉及的第三人进行保护之时,我国物权立法宜采用以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为基础以善意取得原则为补充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50.
王文军  雷蜜 《红领巾》2004,(4):51-54
善意取得制度在法律上的逻辑依据在于占有与登记的公信力,换言之,善意取得是公信原则的具体化、制度化.我国不少学者所列出的善意取得与公信原则的五点区别,根据不足,均存疑问.切实厘清善意取得与公信原则之区别,于立法、于实务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