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宋秋敏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1):78-81
作为当时风靡于社会各个阶层的流行歌曲,唐宋词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娱乐至上"精神。不可否认,"娱乐至上"精神根植于消费文化的土壤中,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艺术向商业社会和大众审美趣味的谄媚和盲从。但是,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唐宋词"娱乐至上"的精神也凸显了宋人对文艺本质特征的重新认识和再发掘,同时,宋人对曲子词娱乐功能的重视,又体现出个人主体价值的提升和自我独立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52.
康艳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11(5):1-5
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分析认为,随着转型期文学对日常生活之于生存的重要性关注程度的加深,现代日常生活的特性以及受消费逻辑支配的日常思维模式日益渗透到文本中,这造成了历史题材文本"过去感"的消失,历史的呈时间性延展的深度被日常性的空间模式的平面化所取代。现代主义历史观向后现代主义历史观转向,形成了大量具有后现代特征的消解历史深度的书写,在叙事策略上具体表现为对当下碎片的缝补,对经典历史的重写,以及言说当下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53.
中外古典正剧类似性特征研究,是鉴于中外戏剧的差异性比较过多而作的一个“有异”的类似性系列探讨。如果用真正全球性的眼光和戏剧性的标准来打量中外古典正剧,首先在戏剧要素上就体现出了大众性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人物的普遍化、冲突的日常化和内容的泛化这三个方面,这是戏剧的艺术本质所致。 相似文献
54.
阳燕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27(3):44-47
作为“70后”作家群中的一员,李修文的小说创作中一直潜伏着一条日常化写作的线索,但自有其特色,他或者用日常生活解构传统与经典,或者在常态的前提下描绘复杂人性,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奇迹”和“诗意”。李修文对日常生活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开掘,为物质化、平庸化、欲望化为主导的日常化写作提供了更多的精神性内容。 相似文献
55.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0):1-1
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发轫于上世纪90年代初,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发展,已形成了具有江苏特点的就业市场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日常化、小型化、专场化、公益化、信息化、校园化、社会化和一体化是其鲜明特征和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56.
57.
甘秋霞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4)
第三代诗歌作为带有强烈实验性质的中国现代新诗,以其日常生活观念的张扬、诗歌内容的日常化书写和日常语言的入诗彰显其对当代中国诗歌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58.
当今,人们普遍加深了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学校课程设置中,也体现了这一点,学校体育自然成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然而,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主要致力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或者简单的技术技能,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方面却不太重视.以至于脱离了课堂就没有了体育。这不仅没有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对树立学生的日常锻炼意识与终身锻炼的习惯也是一大阻碍,只有将体育教学日常化、生活化, 相似文献
59.
60.
日常化叙述有着自身的复杂性,其在网络审美话语中没有得到重点关注。探析日常化叙述进入网络审美领域时所产生的变异,有利于对此作出进一步认识。在网络世界的日常化叙述中,虚拟与现实的重组,琐碎与秩序的混杂,以及姿态性取向的突出,都是其变异的表现。这些变异还关联着大众审美、日常感性、消费观念、人性底蕴等话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