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4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11680篇
科学研究   278篇
各国文化   102篇
体育   274篇
综合类   165篇
文化理论   46篇
信息传播   112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543篇
  2014年   1145篇
  2013年   985篇
  2012年   1139篇
  2011年   1192篇
  2010年   1122篇
  2009年   1149篇
  2008年   1432篇
  2007年   799篇
  2006年   832篇
  2005年   547篇
  2004年   415篇
  2003年   342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1941年:一位上海青年的闲暇娱乐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一本民国三十年,即1941年的袖珍日记本,主人是一位上海中上之家的少爷。可能因肺部有病(但似并不严重)之故,更加上处于抗战期间,时局动荡的原因,他高中毕业以后,未升大学,留在了家里,也因此就变得十分空闲。于是他开始学跳舞、学吉他,又去报名在“国际无线电学校”读书。这种私立学校,在当时的上海比比皆是,这位青年在里面读电学、数学、日文等,学会了装收音机,后者在当时属于一项时髦的技术,对此他非常热衷和用心。由于国际无线电学校并不须每天整日的上课,管理似也不严,这样,这位青年有很多的闲暇时间可以去玩。玩的内容主要是和他的…  相似文献   
52.
进入20世纪后,在西方哲学及文学思想的影响下,“文”与“道”之间的承载关系一度成为文学以至社会发展的阻碍,因此一度成为怀疑、批判、消解的对象,“文以载道”更是被很多人看成文艺思想的槽粕。文学艺术本身追求形式的审美自由,但完全丢弃了对“道”的承载,文学艺术并不能获得得审美的绝对自由。文与道之间的紧张对峙关系应该作为一个历史现象,予以辨证的看待和分析,从而重新构建二者的和谐共处之关系。  相似文献   
53.
世界的多元化,社会的进步,高新科技的飞速发展,时代的要求都赋予语文新的内涵,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实践,利用语文阅读文教学这个领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勤于动笔动脑,逐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重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54.
我曾在14岁生日那天向密友宣称,这辈子只要爱情,不要孩子。现在想来,后半句对前半句,明显是种致命的局限。  相似文献   
55.
超级蔻链接     
《中学生电脑》2004,(6):15-15
  相似文献   
56.
生命的共振     
几年来,我一直带住宿班.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各方面进步很大.但我时常感觉到,我的学生总是和我保持若即若离的距离,师生之间缺乏真情互动.后来,我发起"师生同写成长日记"活动.  相似文献   
57.
所谓文眼,是指能够表现主题思想的语句,简言之,文章的眼。文章的“眼”如人眼一样的重要。古代散文名家都很重视“巧置文眼”。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所照映。若舍章法而专求字句,纵争奇竞巧,岂能开阖变化,一动万随耶?”由此看出:巧设文眼,对文  相似文献   
58.
文言文中“偷、窃、盗、贼”的意义与现代文不同,且它们之间也各不相同。初学者往往用现在的意思去理解这些字的古义,结果造成大错。现就这几个  相似文献   
5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多元化的日益渴求,作为文化工具和文化载体的电视,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电视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已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同,并以其独特的渗透力强劲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正确把握电视文化的精神内核,有效释放电视文化的积极效能,最大限度地消解其负面影响,无疑是电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广大观众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