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32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312篇
教育   27078篇
科学研究   4291篇
各国文化   133篇
体育   2812篇
综合类   988篇
文化理论   160篇
信息传播   4663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548篇
  2022年   593篇
  2021年   540篇
  2020年   519篇
  2019年   442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365篇
  2016年   646篇
  2015年   1448篇
  2014年   4222篇
  2013年   2813篇
  2012年   3327篇
  2011年   3772篇
  2010年   3067篇
  2009年   2912篇
  2008年   4048篇
  2007年   2805篇
  2006年   1673篇
  2005年   1541篇
  2004年   1119篇
  2003年   849篇
  2002年   621篇
  2001年   615篇
  2000年   533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71.
试题库软件框架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化脚本,脚本和程序分离的试题库系统结构,以及用此结构开发的一个试题库框架。借助此框架,试题库的开发就主为往框架中填写脚本内容的工作。  相似文献   
872.
本文重在阐述巴金在自己两大小说创作高峰时期-“激流时期”和“寒夜时期”文化思考视角的转变,展示了“寒夜时期”的巴金对现代社会的物质构成、权力话语意识,知识者的人格构成以及生命本体的深刻思考,表现了巴金 对中国现代文化建构的独特贡献和巴金小说特有的文化超越性,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探讨了20世纪中国文化变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873.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为期一个月的澳洲职业技术培训结束了。下面我就这次赴澳培训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874.
大家都羡慕欢欢小朋友,因为她每天都坐自家“奔驰”车回家。一天下午,小朋友都走得差不多了,我发观欢欢还站在一边和她爸爸争吵着什么,一问才知她想自己走着回家,不想坐车。孩子一脸的委屈,爸爸一脸的无奈。  相似文献   
875.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教育已发生革命性变化。培养新一代懂科学、善思考、适应能力强的“地球村”村民,成为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为此,需要理解科技教育的内涵,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探讨,以构建符合我国的中小学科技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76.
《培训与开发》实践课程帮助学生培养培训项目运作实操能力,以胜任企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工作。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包括需求评估、培训转化、课程设计与培训管理、培训评估在内的培训项目设计实践教学框架,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77.
整式的乘法是在学习了数的运算以及整式的加减运算基础上学习的,整式的乘法是以幂的运算法则展开的,通过对乘法分配律等的运用,探索了整式乘法的运算法则以及重要公式.同时,进一步学习了因式分解,它是整式乘法的逆运用,与整式的乘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分式及其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本章知识结构框架如下图:  相似文献   
878.
讨论了随着铜电极在ODT溶液中浸泡时间的增长,成膜铜电极的腐蚀电阻、双电层电容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ODT在铜表面30min内即可自组装形成致密、均匀、稳定的单分子膜.  相似文献   
879.
想象手法在唐诗中被广泛应用,诗人借助奇妙的想象展现丰富的情感世界。唐诗中想象手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此地遥想彼地的情境,着眼点放在空间上;二是从现在设想未来的情境。着眼点放在时间上;三是将时间和空间都糅进想象中去,诗歌中既有现在对未来的设想,又有此地遥想彼地的情境。  相似文献   
880.
李琦 《培训与研究》2006,23(4):10-12
在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创作中,萧红《生死场》的叙事模式独具一格,它标志着萧红文体由探索向成熟的转折,在萧红文体研究以及在中国现代小说结构史上具有创新意义和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