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文章通过对"白昼域"中的典型成员:日、昼、早、朝、晨、旦和"黑夜域"中的典型成员:夜、宵、晚、暮、昏、夕进行对比考察,发现它们在109个成语中存在着组内搭配的不平衡性和相似性两个规律。组内搭配的不平衡性主要因为占据优势的搭配受到了汉语词汇系统的对应原则的影响;成语在外在形式上和内在意义上表现出来的相性似,则是因为概念域成员之间本身存在着概念互补、同源分化、义界模糊等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22.
“前/后”对可以进入“x+前/后”结构的时间词有具体的语义要求。时点时间词要具有[+定位性]的语义特征,同时,顺序义和当前义会严重影响与“前/后”的组合能力,并给整个结构带来界限性的语义特征。时段时间词要具有【+指量性,一划界性]语义特征。这一分析也许能对“x前/后”结构中“前/后”与x的组合要求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3.
宁波方言中存在大量的时间词汇。概念隐喻理论分析中有三类认知机制可以解释时间词汇的理解过程,分别是用空间认知时间、用人体认知时间、用民俗认知时间。宁波方言中时间词汇的隐喻认知机制证明了Lakoff关于“隐喻是人的认知手段”的理论,同时也指出在英语和汉语中对时间词汇的理解存在异同。  相似文献   
24.
以《俄语联想词典》为依据,对俄罗斯人语言意识核心词中的时间语义词汇的联想场进行分析,揭示其民族文化特点,探究民族认知心理.语言意识的民族性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俄语时间词的民族文化特点对俄语专业教学和语言间的接触、理解及融合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5.
依据儿童自发性话语材料提出。在“昨天-今天-明天”和“上午-中午-下午-晚上”这两组时间中,儿童首先习得的是“今天”,然后以“今天”为基础,一方面将当日之内的各个时段细化,另一方面的前后时间方向延伸。这一习得机制可称为以“今天”为中心的分步扩散模式。并从理论上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26.
"大+时间词(的)"格式早已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我们在研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格式中"大"为表强调的副词;格式的意义在于阐明根据普通大众的认知在时间词界定的时间范围内应该或不应该发生后续句所说的行为或出现那种现象;我们根据格式整体的语用效果将其语用功能分为"情感支持"和"行为改变"两类。  相似文献   
27.
教学中,基于篇章语言学视角,通过引导学生归类理解、分析比较教材文本中时间词的使用情况,指出时间词运用的规律——打破时序规律突出事物特征、巧串时间之线凸显人物形象、长短时间对比表达特别含义、模糊具体时间深化内心情感,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语言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8.
模糊理论在语言学中的应用,让我们逐渐认识到汉语时间词具有典型的模糊性。它的特点主要有三点:表示的概念没有明确界限、具有相对精确性、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时间词有一天之内、一年之内、一段特定的时间内、短暂的时间内几种划分范围,每一种范围内的词语都具有模糊性。时间词的模糊性产生主要有主观上和客观上两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29.
【教学设想】记时法,是为了解决钟面一圈只有12小时,而如何记录一天24小时的问题。在生活中,人们对于时间的口头表达不一定那么规范,比如问:"你什么时候放学?"通常的回答是"4点"或"下午4点",在现实的情境中我们都能明白指的是下午4时。用24时记时法记录的时间,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甚至已经能将部分时间与普通记时法相对应。但两种记时法的本质区别与联系,以及转换的方法,学生的认识是很模糊的,并且学生对于这部  相似文献   
30.
有语文老师问:“最晚十五天内答复”是病句吗?“最晚”后是不是该接一个准确的时间词?很明显,这是一道令不少语文教师,特别是淡化语法背景下出道的语文教师头痛的语法正误判断题。这类问题屡见不鲜。一些老师认为这是个病句,“内”字赘余。我却认为这道题无错,理由如下: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句子,是在一个特定语境下产生的,这个语境就是对询问者或潜在的询问者的答复。比如,甲问:最晚什么时候答复?乙于是说:最晚十五天答复。或说,最晚十五天内答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