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67篇
科学研究   41篇
各国文化   29篇
体育   162篇
综合类   40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1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1.
代克仁 《知识窗》2006,(3):47-47
那天去听讲座,讲授前,教授拿出一把樱桃挨个请我们品尝。我们一阵惊喜,尚未见樱桃上市,他打哪儿弄来的?  相似文献   
92.
中国人讲究四世同堂、五世同堂,从中追求天伦之乐。中国人的逻辑顺序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齐家,然后治国,再平天下。它讲共体。所以儒家的那个“仁”字是“两个人”,就是干任何事的时候都先想到别人。如果儿子做任何事情都能想到父母,这就是仁。父母做任何事情能想到儿女,也是仁。倘若不但想到父母,还想到非血缘关系的人,那就是更大的仁了。  相似文献   
93.
赵静怡 《大观周刊》2011,(25):16-16,15
孔子思想是由“礼”到“仁”的演变路径。孔子在吸收和损益周礼备性原则的基础上,吸纳前人“爱亲之谓仁,利国这谓仁”的观点,把它周礼的基本原则联系起来,但又不囿于礼,坚持在更为广阔的人际关系中弘扬仁爱精神,并以此影响礼改造礼,最终形成了自己由“孝悌为仁之本”到“爱人”至“克已复礼”的仁论思想。  相似文献   
94.
4年来,国仁工友之家初步形成了有特色的平民教育模式,温和而积极的活动开始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和企业的支持  相似文献   
95.
辛亥革命之初“别的同志大都忙于军政事务,惟独宋教仁注意民主立法”。从《鄂州约法》,到《临时约法》,宋教仁以三权分立为理论基础,基本勾画出了共和国的制度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6.
桂永锋 《科教文汇》2011,(31):145-147
孔子体育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体育思想的重心是"寿"。孔子倡导体育"载道",为了政治,为了教化,他不但教授体育,而且躬身践行;但是,如果体育不合"仁"、"礼"、有悖孝道,他是坚决反对的。像孔子的其他思想一样,他的体育思想对后代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至今仍存。  相似文献   
97.
正高中阶段的论语学习绝不仅仅是为了高考中有可能涉及的一两道题目,而是更深层次地领悟先哲的思想,学习圣人的品德。《论语》中所蕴含的为人、处事的道理都应当成为我们的德育材料。一、《论语》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展,教育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西方的教育理念主导了当前的教育思潮。同时,家庭教育的"变异"也让学生出现了种种"疑难杂症"。特别是身为90后的高中生存在着以下多个问题:第一,以自我为中心,无法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国  相似文献   
98.
对于如何上好物理中考的一轮复习课,一线老师们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老师采取"点线式",即复习一个知识点,紧接着选讲一两个例题,再做几个反馈练习,然后进入下一个知识点.有的老师采用"模块式",即将一节课划分为三个模块,知识点复习模块,例题讲解模块,反馈练习模块.教学实践中我曾经反复尝试过以上两种方法,虽然两种方法各有特点,但总好像是在炒冷饭.  相似文献   
99.
"三纲五常"是中国最基本的传统观念。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三纲不能要,五常不能丢。三纲何以不能要?五常何以不能丢?须结合文明的通义与现代文明的发展,作出新的解释。由于"五常"属于人的基本特性,当然是解释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00.
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设计,是中国传统哲学长期探索的重要的人生课题之一。而儒家对人生哲学的探索,对中华民族的性格、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孟子理想人格的要素、理想人格典范和理想人格修养三个方面探讨了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人生价值取向和理想人格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