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176篇
科学研究   112篇
各国文化   78篇
体育   308篇
综合类   126篇
文化理论   36篇
信息传播   83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79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李熊熊 《收藏界》2016,(4):41-45
清初有一款民窑青花瓷画很别致(图1):净素的器物内底上画着一张香几,香几上安放一只香炉,香炉中有一两缕青烟在袅袅燃升(见图2-图10)。这幅看似简单的瓷画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流行一时,表明它的内涵其实并不简单。那么,它究竟有着怎样的寓意呢?本文对此试作探讨。中国古代一直有焚香的习俗。最早的相关记录可追溯到尧舜时期。当年尧舜禅让,舜接帝位后,"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见《尚书·舜典篇》)文中的"柴",是指烧柴告天,让  相似文献   
52.
明代自成祖开始崇好藏传佛教,宦官也因之深受影响。不仅其佛教信仰中有藏传佛教的因素,而且与藏僧间也多有交往与过从。宦官的汲引也往往成为藏僧得与皇室亲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3.
张慎言在任职南京期间结识了后来成为著名史学家的谈迁,并引为知己。在谈迁的诗文笔记中留下了不少关于张慎言晚年行迹的记述,以这些第一手资料为依据,通过梳理,基本确定了张慎言的享年,其生卒年份应为1575-1645,纠正了史籍传记文和新编辞书条目的错误。  相似文献   
54.
巨玉霞 《中国考试》2006,(11):56-59
顾炎武的《日知录》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其中两卷专门记述科举,提出“今之进士乃唐之明经也”,对唐朝与明代科举做了比较,观察到科举的弊端,进而提出改进之法。研究明代科举,必然要研究顾炎武。  相似文献   
55.
薛瑄是明初理学代表人物,但由于黄宗羲《明儒学案》对其未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因此,一直以来,薛瑄研究与其学术地位都是不相称的。民国期间到改革开放之前,相关研究寥寥无几。改革开放之后,才形成一股研究薛瑄的热潮,主要围绕其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等方面展开。21世纪初以来,相关研究日趋细密,在原有研究的路径之外,又出现了对其政治思想及其与东亚文明关系进行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6.
论述了岳飞和于谦之死的相似性,特别讨论了宋高宗与岳飞被戮有很大关系。这个论点首先是由明代著名画家文征明提出的。  相似文献   
57.
明朝的造纸技术集历代之大成,有了长足的发展,公纸的种类也十分繁多。明王朝很重视档案的保护工作,对官府公用纸的种类,规格,质量,来源均做出明确的规定。为保存中国古代化典籍,丰富中国档案库藏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8.
本文列举了从明代云南地方志中查找到的架阁库 ,从这些架阁库可知 ,明王朝并非在洪武二十四年以后才在地方上设置了架阁库 ,事实上是明王朝一建立 ,就广建架阁库 ,接着又讨论了明代地方架阁库的数量问题 ,纠正了以往的观点。并认为元明清时期虽然都沿袭了宋代的架阁库制度 ,但其程度并不一样。  相似文献   
59.
唐代的两税法、明代的一条鞭法和清代的摊丁入亩一般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赋役改革.它们历来都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而一条鞭法不仅是教学的重点,更是教学的难点。关于一条鞭法,学术界有不同的解读,人教版教科书《中国古代史》(2002年审查通过)的叙述也有些杂乱。这恐怕都是老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理解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理解一条鞭法的关键点在于它既要减轻农民杂税、徭役负担以缓和阶级矛盾,又要保证政府财政收入(主要为田赋),其法是将杂税全部摊入田亩,徭役部分摊入田亩。本文试就一条鞭法涉及的一些问题。结合史学界研究动态。特别是“一条鞭打遍天下”的梁方仲先生的研究成果,略谈浅见,希望能够解惑祛疑,对同行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0.
清人叶燮说:“文章千古事,苟无胆,何能千古乎?吾故曰:无胆则笔墨畏缩。胆既诎矣,才何由而得伸乎?”有胆者有摇山撼岳、翻江倒海的,也有踏雪无痕、履水无迹的。明末散文家归有光当属后一种。他的散文风韵疏淡,清而能瘦,感情真挚,悖理逆情的用语,更是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