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98篇
科学研究   2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杨度既是政治家,又是企业家、文学家.他曾主张君宪救国论,张勋复辟之后,认识到君宪救国行不通,进而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再进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一生,也堪称"多彩"了.袁世凯与杨度的恩怨,只可算是他的前半生,其后半生则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92.
外儒内法是中国从秦代至清代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统治策略,证明了儒家、法家在维护专制主义的过程中共同发挥着作用。其中二者显现出或异或同的特征。从人性论的理论根据出发,儒家重德治,法家重法治;从宗法人伦的结构基础看.儒家把专制主义置于温情脉脉的人伦情感之中,而法家否认人与人之间的仁爱慈惠,但并没有否认纲常名教下的人伦;从君民关系看,儒家重民思想原是专制权力题内应有之意,法家则以酷法施民,掌握着民众的生杀大权,维护着君主的绝对权威。  相似文献   
93.
<正>美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源于语文课文的审美特性和课堂教学中所蕴含的美育因素及教师对此的充分发挥。在课文中,无论是说明文、议论文,还是诗歌、散文、小说都体现着深刻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的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94.
《蝴蝶君》是黄哲伦(David Henry Hwang)对普契尼(Giacomo Puccini)歌剧《蝴蝶夫人》的"逆写",颠覆了西方对东方的模式化观念。西方男子伽里玛爱上东方"女子"宋丽玲,二十年后发现自己才是真正的"蝴蝶夫人",而后在监狱中自杀。运用东方主义话语理论分析伽里玛之死,揭示伽里玛死亡的原因不仅在于他的东方幻想,也在于他清醒的认识到他和"蝴蝶夫人"一样的"女性"以及"他者"身份。  相似文献   
95.
赠人一片云     
<正>世间人情多讲究赠人以物,我则赠人以云。君行千里,抬头便见白云,还怕断了友情不成?人间冷暖是人最在乎的,人与人的交往也往往就在这"冷暖"二字上。你赠物于他并不能暖心,而赠他一份真情可能就是冬天也觉得暖的。推心置腹的交谈,忘情的一次郊游,互相推荐几本可读的书,  相似文献   
96.
《伤逝》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说,也可以说是唯一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描写的是两个觉醒的知识分子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故事。涓生和子君由自由恋爱而结合,但一年后又分离,子君忧郁而死,涓生也懊悔不已,可以说是一部悲剧。尤其是鲁迅先生在《伤逝》中塑造的子君形象,以其鲜明的人物性格和形象,在文学史上获得经久不衰的魅力。子君如此短暂的一生,孤独的悲剧结局,散发出的光芒却促人深省。  相似文献   
97.
《伤逝》是鲁迅创作的唯一一部爱情小说,也是一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作品。本文着眼于文本分析,从作品的内容出发,结合鲁迅当时的创作心境,以男女主人公和鲁迅本人等为研究对象,较为客观地分析了鲁迅小说《伤逝》的创作目的,并对《伤逝》所蕴含的思想主题进行了合理的推测和论述。  相似文献   
98.
易斌 《湖南教育》2003,(19):53-53
几年前教《纪念刘和珍君》,我仅仅意识到文章句子确有些特别,便和同学们一起咀嚼几个颇有特色的句子,当时很尝到了一些甜头,事后却有“散珠”之憾。 最先关注的是文章的第一句:“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  相似文献   
99.
《诗经·小雅·都人士》的文本中只有一个人物形象———都人士 ,而非两个或三个人物形象 ;全诗共五章而非四章 ,首章不是所谓的“逸诗” ,而是起扬全诗的关键篇章———点明都人士的去处 ;全诗表达了女子担心自己心爱之人(都人士)返回京城为官后而不得见面的失魂伤怀之情 ,而非“刺诗”、“怀旧”、“娶亲”和“怀念”之说 ;诗中“都人士”的“都人”指“都城人” ,而非一般意义上的“美人” ;诗中“君子女”的“女”并非指女子及其大家闺秀 ,而是指做官 ,“君子女”并非指男女 ,而是指都人士返回京城为官之意。  相似文献   
100.
叶君健先生在从事长篇小说创作时,始终坚持严格的现实主义。忠实于现实生活,遵循艺术描写的写实性;通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来揭示现实生活的逻辑,即力求反映生活的本质真实;在对生活本质真实的揭示中.显示作家对真假、善恶、美丑的评价或说显示其倾向性,以表达创作主体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观念:此即现实主义创作的原则.也是其创作方法。用这些来衡量和观照《土地》三部曲,会清楚地感受到叶君健先生所坚持和维护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